全球政經與金融

科技時代,各國權力消長,影響全球經濟局勢脈動。你,跟上時代洪流了嗎?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身為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各國都將可能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變動飛速,難以預測的窘境裡。在未來,因應各國列強的權力轉移與開發中國家的興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活動照片

  •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 管仲閔

    管仲閔

  •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 葉俊榮

    葉俊榮

  • 毛治國

    毛治國

  • 嚴長壽

    嚴長壽

  • 鄭崇華

    鄭崇華

相關文章

美國總統川普發動的關稅戰在全球開打,大多數國家基於形勢比人強,接受為期90天的關稅諮商談判,期間還發生美國海關公布免稅編碼的插曲,但最終仍存在極大不確定性。 金融面也出現引人注意的新變化,範圍涵括股市、匯市和債市,接續關稅戰的拉鋸,中美兩強經濟領域上的交鋒,即將從物流面擴大到金流面,須密切注意對台灣產生的衝擊,尤其是來自匯市的變動。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13日在美國廣播公司(ABC)政論節目「本周」訪問說,美國總統 川普 政府11日免除一系列電子設備的對等 關稅 只是暫時豁免,這些獲得豁免的產品將面臨「 半導體 關稅」,預計一到兩個月內實施。

美國總統川普主導貿易戰升級,但9日突然宣布關稅暫緩90天,台灣持續和美方協商, 對於央銀能否以持有的美債部位,當做談判的籌碼,央行總裁楊金龍10日表示,「建議相當好」,如要和美國談判,會告訴對方,美國因應赤字要發行公債融資,台灣對美債一向都是長期持有,不是買了又拋售,對降低美國融資成本有所貢獻。

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125%,如加上日前因芬太尼問題而加徵的20%關稅,累計稅率將達到145%,對此,大陸官方採取多項反制措施,對外宣稱要「奉陪到底」。在美國關稅壓力下,有著習近平智囊、大陸「國師」之稱的經濟學家鄭永年認為,「關稅之爭是有限度的。只要關稅加到60%至70%,跟加到 500%其實沒區別,都沒法做生意了,就是脫鈎了。」

在白宮把對中國關稅調升到125%,其他國家則暫緩90天後,對等關稅戰正式升級為中美大戰,不少人鬆口氣之餘還掩不住喜悅。殊不知,一旦兩強相爭到必須你死我活,台灣的地位絕對比被課32%關稅更為險象環生。

艾利森是《注定一戰:美國和中國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一書的作者,他指出,中國現在正在「下一盤大棋」(playing a long game)。他說,北京相信「一種宏大的敘事,即中國正在不可阻擋地崛起,而美國則在不可逆轉地衰退」。 儘管中國領導人意識到當前的關稅戰是一場「雙輸」局面,但他們認為自己比華盛頓更能應對這種局勢, 艾利森教授說道。「我的判斷是,習近平正在為一場相當艱難的貿易戰做準備……他們認為中國人可能比美國人更能忍受苦難。」

中國政府正在加強對高科技産品所需稀土的管控。4月4日,中國新將7種稀土納入出口限制對象,同時將冶煉工序限定在國有大型企業。此舉是為了反制美國在稀土冶煉方面對中國的依賴,併為中美之間在關稅問題上的對立做準備。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宣布對多國課徵的「對等關稅」,對此身兼民進黨主席的總統 賴清德 9日在中常會表示,投資「脫中入北」,台灣終於以自身的經濟實力得以立足台灣、布局全球,形成「全球台灣」;10日更以「深化台美經貿關係的路徑圖」為題,投書到美媒《彭博社》。他指出台美是緊密經貿夥伴,台灣將持續鼓勵企業擴大美國等全球布局,未來也會透過對話努力排除雙方貿易障礙、增加台美投資,將關稅化解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