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經與金融

科技時代,各國權力消長,影響全球經濟局勢脈動。你,跟上時代洪流了嗎?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身為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各國都將可能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變動飛速,難以預測的窘境裡。在未來,因應各國列強的權力轉移與開發中國家的興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活動照片

  •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 管仲閔

    管仲閔

  •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 葉俊榮

    葉俊榮

  • 毛治國

    毛治國

  • 嚴長壽

    嚴長壽

  • 鄭崇華

    鄭崇華

相關文章

在新冠疫情、美中貿易戰、房市泡沫破裂等不利因素下,中國經濟前途多難早已不是新聞。但中國經濟到底有多差呢?《華爾街日報》1日指出,在過度負債、過度建設與過剩產能的拖累下,中國經濟的巔峰時代已經過去。中國當初立下的「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目標,就算真的發生,恐怕要比北京所預期的時間延後數十年。

OpenAI 發佈新模型 o3,ACR-AGI 測試逼近人類智慧水準,預示AGI發展潛力,但同時伴隨風險,需國際合作治理 。新技術降低客製化門檻的情況下,「OpenAI-微軟-蘋果」聯盟或致市場兩極化。宏觀論之,美中競爭影響 AI 格局 ,高昂開發成本需公眾支持,規模法則仍待關注。(本段摘要由AI輔助生成)

日本的企業經營者正在對美國候任總統川普的對華政策提高警覺。日本經濟新聞匯總的「100位日本企業家問卷調查」中,回答「重新審視」或「商討重新審視」自身企業中國戰略的日本企業達到4成。對於川普給經營帶來的影響,回答「負面」的日本企業家也達到4成,正在為關稅提高做好準備。該問卷調查於12月2日至18日以日本國內主要企業的社長(包括會長等)為對象實施,並得到了145家企業的回答。

2024年進入尾聲,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局勢不斷升溫,美國與歐洲2024年重大事件餘波,比如俄烏戰爭、川普當選等影響,將在2025全球局勢中持續發酵,世界各國皆需在不穩定的環境中尋求政策平衡,才能應對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帶來的多重壓力。

2024年為全球大選年,國際社會動盪與希望交織,全球十大新聞充分展現了各地的挑戰與轉變。在政治層面,美國共和黨全面執政、歐洲政治右轉,以及南韓憲政動盪,皆彰顯出民主制度在極端情境下的壓力測試。中東局勢的迅速改變和俄烏戰爭進入新階段,進一步凸顯地緣政治的不穩定性。同時,全球氣候變化議題未見突破,氣候大會進展緩慢,加劇了對未來環境的擔憂。細數各項事件,掌握趨勢,在不確定性中尋求穩定,為下一個年度奠定穩固基礎。

8月初,不丹國王吉格梅·凱薩爾·納姆耶爾·旺楚克從自己位於亞洲內陸高山的國家來到地勢平坦的矽谷,參觀了人工智慧晶片製造商英偉達的總部。 旺楚克國王進行了兩個小時的參觀,期間 英偉達全球業務負責人傑伊·普裡向其介紹了不丹在數據中心以及在英偉達晶片方面的投資如何能與該國最大的自然資源——水電結合起來,以創建新的人工智慧系統。

中國已經在向美國傳遞一個明確的資訊:中國準備好利用在戰略金屬生產中的壟斷地位作為貿易談判中的武器,甚至是在候任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之前。這些金屬用於一系列技術用途,例如電腦晶片和軍事應用。這是中國與美國之間貿易戰的最新動向,同時也是針對中國商品的潛在新關稅覆蓋範圍尚不清楚之前,中國方面發出的一個警告。

美國聯準會 (Fed) 主席鮑爾周四 (18 日) 在利率會議結束後的記者會上說,無意參與政府儲存大量 比特幣 ( BTC ) 的任何行動,且法律不允許 Fed 將 比特幣 納入資產負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