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經與金融

科技時代,各國權力消長,影響全球經濟局勢脈動。你,跟上時代洪流了嗎?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身為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各國都將可能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變動飛速,難以預測的窘境裡。在未來,因應各國列強的權力轉移與開發中國家的興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活動照片

  •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 管仲閔

    管仲閔

  •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 葉俊榮

    葉俊榮

  • 毛治國

    毛治國

  • 嚴長壽

    嚴長壽

  • 鄭崇華

    鄭崇華

相關文章

劉憶如說,如果台灣不能有效因應,放任貿易移轉效應持續擴大發酵, 美國 對中國大陸貿易減少、轉單卻非轉到台灣 ,白話解釋,「這代表未來即便國際 景氣 好轉,台灣出口與經濟成長恐也難回到從前。」

波克夏執行長巴菲特:美國經濟「極盛時期」即將結束,他警告,美國政府過度支出造成嚴重結果,不僅引發通膨攀升,還侵蝕美元价值,他說:「不斷印鈔票實在太瘋狂。」但巴菲特在選股中卻提及:台積電管理優異,但不喜歡「地點」。

「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本月一日舉辦四十周年慶祝晚會,正在台灣進行訪問的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與蔡英文總統、副總統賴清德共同出席。波頓也在會中強調,台灣正受到來自中國的越來越嚴重的軍事威脅,應該更加融入國際集體防衛結構,以降低中國發動侵略的可能。

CPTPP是一高標準FTA,新成員除概括遵守既有協定外,還須做更多承諾。即便是條件很好的英國,由正式申請到完成談判,也須大約兩年。台灣未來即使取得談判入埸券,也要經歷冗長談判,所以有必要先做好短期無法加入的影響因應。

攸關台灣命脈的供應鏈安全議題,台灣雖然居於全球關鍵地位,但迄今台灣仍以配合者的角色,以協助他國打造韌性供應鏈為主。目前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並未直接觸及供應鏈議題;供應鏈議題是在台美科技貿易暨投資合作架構(TTIC)下推動,迄今仍未有具體進展,未來應是台灣優先關注的重點。

美國稱霸世界百年,如今單極強權面臨挑戰,國際秩序趨向多極化發展。美國霸權的支撐主力是美軍與美元,隨著美國霸權趨弱,美元的霸權地位同步走弱。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指出,美國晶片法案有些限制條款,台積電無法接受,需要與美國商務部溝通。

「永續」應該不是只滿足於氣候變遷而已。黃主委談的重點是,當今面臨的問題不是只有氣候變遷,而是一個多重危機的問題。要隨時盤點自己未來會發生或不發生什麼事?我們是否都已經準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