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控資本主義的省思與因應

《經濟日報》社論指出,針對監管規範恐無法僅寄望政府提出,也不能對自身權益漠不關心,培養民眾具備數位公民意識,是監控資本主義時代之下關鍵的課題,並透過推動數位公民權,建立防線,捍衛個人自主權,以及將注意力視為個人重要的資產之一。

最近女立委遭家暴痛毆事件引發全國譁然,但更令人意外的是此案同時牽扯出受害者被監控、嫌疑人錄音筆錄下政商名流對話存檔,以及網軍造假橫行等駭人情節,不禁讓人對人際之間的互動蒙上更多的猜疑與不信任。現實生活的往來都可能如此,那麼每個人在幾乎無管制的網路空間,數位足跡是否也安全呢?

基本上,隨著數位經濟時代的來臨,數據無所不在,以營利為目的的經濟體系,蒐集消費者的網路行為,透過加值轉換成行為數據,放在市場上販賣,美國哈佛大學學者Shoshana Zuboff將其稱為「監控資本主義」。

Google可謂監控資本主義的先行者,其分析用戶的上網行為數據,建構用戶專屬的「數位足跡」檔案,藉此預測用戶的喜好和行為,將行為數據賣給廣告投放主。而隨著聯網智慧化產品不斷推陳出新,現在幾乎所有網路原生企業,都採用監控資本主義作為主要的商業模式,監控資本主義時代已經來臨。但也衍生了許多值得關注的議題:

首先,從個體角度而言,科技本身應該用於造福人類,但監控資本主義企業的服務或產品,採用注意力經濟的商業模式、運用各式演算法吸引用戶,讓用戶沉迷於產品使用,已造成青少年以及成人科技成癮的現象。

其次,從社會層面審視,社群媒體分析用戶的行為數據,利用個人化推薦演算法,根據分析結果投其所好,推薦用戶感興趣的資訊內容,容易形成輿論的同溫層,以及成為假訊息傳播的溫床。近期,離職的臉書員工就指控公司演算法的設計機制,可能會更激化社會的對立。

再從資訊安全的角度,監控資本主義也造成隱私權的侵害。目前多數企業服務要蒐集使用者行為數據,都會事先提供《隱私權同意政策》以及《服務使用規範》,徵求用戶同意,但用戶對於企業如何蒐集行為數據,僅能保持最低知的權利,倘若用戶在「隱私權條款」,勾選不同意的選項,甚至有些產品會限制使用功能或是完全無法使用。

監控資本主義的盛行對於個人和社會都有重大影響,因此不應放任監控資本主義通行無阻,以免加劇對社會的負面衝擊。觀察各國規範的作法,以推出嚴謹的隱私權和個資法案、反壟斷法案為主,但由於監控資本主義企業遊走在法律邊緣,在自由民主大旗的框架下,政府無法利用監管規範介入檢視企業營運。

另一方面,監控資本主義企業所使用的演算法,也常因缺乏透明機制而遭受詬病,雖然各界紛紛針對演算法透明化機制有諸多討論,但由於牽涉到企業商業機密,實際若列入法規監管,還需要諸多細節討論。

此外,由於採用監控資本主義的企業,都是知名的科技巨擘,政府常利用反壟斷法試圖拆分其業務,目的是避免數據過度集中在大型科技企業,但由於這些公司都投入鉅額經費於國會遊說,因此反壟斷法通常會面臨政治,以及拆分科技巨擘業務將影響國家科技發展之難題。最終將落入騎虎難下,難以真正落實的局面。

平實而言,政府可提出諸多監管規範,抗衡資本主義帶來的負面影響,但如上述,會面臨到實際執行上的難題,導致無法完全解決監控資本主義的負面影響。「監管」終究只是擔綱人們的後盾,更強大抗衡的力量應來自於數位公民權的意識。

從個人的角度來看,恐無法僅寄望政府提出監管規範,卻對自身的權益漠不關心。因此,培養民眾具備數位公民意識,是監控資本主義時代之下關鍵的課題,希冀透過推動數位公民權,協助民眾建立一條防線,捍衛個人自主權,以及將注意力視為個人重要的資產。「監管規範」以及「數位公民權」雙管齊下,才是抗衡監控資本主義之最佳解方。

相關新聞

全台僅3縣提功能分區圖 政院訂4月1日召集縣市首長討論 施行可能挪後2至3年 因應氣候變遷等災害,《國土計畫法》原訂2025年上路,...
線上刷卡是民眾常使用的方式, 但一次性動態密碼依然會有盜刷問題,金管會將盡力為民排解信用卡用一次性密碼(OTP)遭盜刷的爭議。...
預防警示帳戶、人頭戶,金管會三路並進,一是針對警示帳戶數最多的前五家銀行列入專案列管,要求訂定改善計畫;...
台灣總人口數持續負成長,內政部指出,明年我國婦女總生育率僅有0.95人,並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預計2052年總人口數會跌破20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