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對等關稅談判 學者:談判前亮底牌不妥

面對美國對等關稅,賴清德總統表示要和美方從「零關稅」談起,更要整合「台灣投資美國隊」。經濟學者認為,要談到零關稅幾乎不可能,在談判前亮底牌更不妥;農經學者則說,調降關稅條件很可能就是取消美豬牛等非關稅貿易障礙,這涉及國家糧食安全,將衝擊台灣畜牧業產業鏈。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表示,美國連友好國家都課徵高關稅,主要目的除了希望有更多製造業投資美國,關稅更是生財手段,不會輕易讓步;美國正準備降稅,必須有財源,且美國財政赤字嚴重、債務高,利息甚至超過國防預算,非常需要關稅收入,「要談到零關稅的可能性太低了」,最理想就是降到百分之廿,這已很不容易。

吳大任表示,投資是談判的籌碼,不能輕易亮牌,應讓川普團隊感受到如果沒對台灣關稅優惠,未來不見得會投資美國,甚至談好的投資都不見得落實,現在都講好要去投資,美國幹嘛對台讓步?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東海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邱達生認為,賴總統拋出零關稅可能受到越南啟發,台灣對進口品徵的關稅不高,此舉也可算展現誠意;總統找了傳產、中小企業開會可能就是為零關稅打預防針,讓業者有心理準備,若業者有困難,政府也準備好補助。

邱達生說,政府組投資美國隊是美國想要的,但有能力投資美國的只有鴻海、台積電等大企業,企業投資美國是想賺錢,但美國生產成本高,還有強勢的工會,如果無法成本管控、高自動化,難度極高。

台灣產業關聯學會名譽理事長徐世勳表示,美國對台灣最在意的就是美豬、美牛、馬鈴薯等非關稅貿易障礙必須消除,預期調降關稅條件是被要求取消美國稻米關稅配額及美豬牛等非關稅貿易障礙。不具名農經學者則強調,農業有其特殊性,涉及國家糧食安全,談判的同時應把國家安全因素也考量在內。

台大農經系主任張宏浩認為,美國祭出對等關稅目的是讓製造業回歸美國本土以穩定就業率,買不買美國農產品並不重要,美國以對等關稅為起始點讓大家重回談判桌,美豬牛非關稅貿易障礙一定會被攤開來談,但美豬牛使用瘦肉精,若大量進口勢必影響台灣畜牧業產業鏈。陳李農改團隊執行長李武忠則認為,如果美國願意和台灣簽自由貿易協定(FTA)就能把關稅逐步降到零,應趁此機會談。


延伸閱讀:

經貿辦:與美談判鎖定二目標 降低對等關稅稅率、限縮課稅範圍

因應美國關稅重拳,如何與美方交涉談判是重中之重。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楊珍妮4日表示,現行對台加徵32%稅率,未實際反映台美經貿互補結構,我方將以降低對等關稅稅率、限縮課稅範圍作為談判的目標,並處理美方關切的貨品貿易逆差問題。

 她說明未來四大對美協商重點,包括:描述台美產業貿易結構互補、台美高科技戰略夥伴關係,尋求台美雙方貿易平衡的合理性;就我國業者國際布局需求赴美投資、我原物料需求之採購(如農訪團),處理美方關切貨品貿易逆差問題;美國農業對我享有貿易順差,且農業對我國糧食安全具重要性,應衡酌納入計算對等關稅;以國民健康、國人安全為優先,來進行有助台美產業互利的相應對策方案。

外界質疑台灣有何籌碼與對方談判?是否如促成聯電與格芯(GlobalFoundries)合併、或台積電與英特爾(Intel)合資案等做法,行政院長卓榮泰說,已在進行中的合作與談判,將以國家利益為唯一考量,目前政院未得到任何新增傳聞報告,未來仍以「國家利益」為唯一考量。

至於是否將消除美國貿易代表署先前點名,美國豬肉產品原產地標示等貿易障礙,卓揆說,在合理、有世界共通標準的情況下,願與世界站在一起,但維護國人健康需求,會列為優先考量。

是否跟進以色列、越南調降關稅作法,楊珍妮指出,這兩國均在美國總統川普公布對等關稅前降稅,美方考慮全面性,包括關稅、非關稅貿易障礙、邊境措施和匯率等,經貿辦會全面評估,做最好對策,且有準備方案。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透露,行政團隊先前推演美國關稅稅率時,曾以10%至35%為推估區間,最終以「25%+N」試算產業可能衝擊,並採取因應措施,但並不代表25%關稅是合理的。

楊珍妮強調,下階段將全力與美方協商,透過政府官員、國會議員及美商團體全方位溝通。

對等關稅想豁免 美國製造成分價值須超過20%

 美國政府於台北時間6日最新公布的對等關稅豁免規定附件3(9903.01.34)指出,凡銷往美國的商品,「美國價值」占20%以上商品、部分可免稅。行政院經貿辦總談判代表楊珍妮表示,美方的意思是含有美國零組件或原料價值多少,扣除這部分外,才會被課以25%或32%不等的對等關稅。

 此豁免規定一度被解讀為對等關稅「人道走廊」,據了解,經貿辦就有關美國成分20%,進一步諮詢律師意見,獲得定義是,對等關稅是對進口產品的非美國製造成分課徵(non-US content of a subject),且美國製造含量佔該產品價值20%以上。

 楊珍妮說,100元銷美貨品或藥品,如有美國零組件或原料成份占20元,扣除後剩下80元才會課徵對等關稅,但所謂美國產製含量不包括「美國技術價值」。 意即美國生產的零組件佔最後成品價值達20%以上,可就美製部分免除關稅,非美製部分仍要課對等關稅。

 在這份豁免名單中,晶片明列其中,使用美國設計的雲端伺服器也適用,另USMCA(美墨加協定)架構下產品也適用。業者說,不排除附件是為川普預留半導體政策「髮夾彎」之用。

 附件中20% of the Customs value(占報關價值的20%),是指產品來自美國的原料、零件、組件、技術或設計所占的比重。換言產品進口時報關價值100元,其中有20元來自美國貢獻,包含如晶片、IP(矽智財)、零件等,符合該項條文資格,推估將不限定台灣、大陸或其他生產地,關鍵在於是否有一定比例的美國價值。依新規,豁免對等關稅的商品除來自加、墨符合USMCA貿易協定的商品,還包括鋼鐵鋁等已由美國單獨徵收關稅的商品。但白宮警告,銅、藥品、半導體和木材未來都可能受到關稅影響。

《川普關稅》台廠抓關稅救命稻草 拚美國價值20%

 川普宣布對我國課徵32%對等關稅,引發市場錯愕,惟最新美國關稅豁免規定附件出爐,附件代號「9903.01.34」載明只要含美國價值占20%以上的部分商品可免稅。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表示,該文件市場仍在解讀中,由於該門檻一旦達到,屆時是對等關稅戰中的最重要利多,像是打開了一扇友善的窗,衝擊有可能將消失。

 美國聯邦政府公布《Annex III》關稅修訂令文件,已於4月5日起正式生效,其中台灣遭課徵32%對等關稅,不過攤開附件的條文「9903.01.34」中,台灣企業猶如抓到救命稻草,因為條文載明,只要進口到美國的商品其美國成分(U.S. content)占進口貨品報關價值20%以上的部分,就可免除對等關稅。

 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表示,美國成份包括美國設計、美國IP、美國製零件、美國軟體、美國原料等;至於美國成份是認定可在美國完全取得、完全生產或經實質轉型的組成部分之價值。

 黎方國表示,台灣企業容易達到該附件的門檻,取得關稅豁免,免除32%對等關稅懲罰,例如AI伺服器其中的20%屬於美國價值,如輝達晶片、IP、軟體;不過該文件市場解讀不同,部分業者認為,80%非美國價值的部分仍要課稅,因此最 終需要等待美國聯邦政府的細節,才能確切是如何課稅。

相關新聞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
 台灣是否要成立「主權財富基金」爭論多年,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於立法院答詢時表態,很想成立主權基金,將請中央銀行、國發會、財政部、...
近期市場開始討論美國「關稅戰」演變為「貨幣戰」的可能性,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於立法院答詢時直言,現在政府心理已有準備,「...
 環境部長彭啟明24日首度提出美國《關稅》政策對淨零推動有三大衝擊影響,企業受關稅影響對減碳投資觀望。他說,卓揆已指示要對企業「堅定又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