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兩會前瞻/兩會關鍵 擴內需、新質生產力

大陸全國兩會(政協、人大)會議將於三月四日、五日登場,今年也是十四五規劃完成,並將開啟十五五規劃的關鍵年。外界期待兩會給予更清晰的經濟政策,專家認為促消費擴大內需及新質生產力,將是今年兩會重要關鍵字。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將在人大開幕式上發表政府工作報告,外界首要關注政府經濟工作目標如何訂定。中經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國臣認為,今年兩會經濟成長目標仍會訂在5%左右。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日前在上海校園講座指出,去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穩增長、增後勁」,但依然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去年經濟運行目標是「前低、中高、後穩」,但實際是「 前高、中低、後揚」,原定3%的通膨目標未完成,因此認為該指標下調至2%更佳。

此外,為支持擴內需,陸機構、外資大行普遍認為財政政策力度加大,且認為財政赤字率可能提升至4%,但王國臣認為,比較可能是特別國債加倍發,但財政赤字率訂在3.5%。因為還得考量投資標的是否充足。

對於今年兩會關鍵字,王國臣認為消費仍是重中之重,因北京預期川普關稅政策會導致出口受挫,所以更加仰賴內部消費或內循環。張軍認為,預計兩會將擴大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範圍,比如電腦等產品,加速折舊有利於居民擴大消費支出。提振總需求政策不會改變,且力度會慢慢提升。

台經院研究九所所長譚謹瑜表示,新質生產力仍是今年不容忽視關鍵字,大陸需要自己優勢產業拓展出口。她評估重點有三:一是健全規模、體量、結構體系、技術水準、國際市場占有率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的傳統產業;二是強調關鍵技術要創新;三是堅持「脫虛向實」,堅守實體經濟。她認為,近期習近平會見民企座談會,顯示大陸經濟狀況不佳,加上難引外資進駐下,希望民企能扮演角色,官方現下請民企共商時局,可能從新質生產力關鍵技術內容投注資源。

去年以來,大陸經濟面臨房地產、地方債問題,被視為當前最大挑戰。王國臣觀察,前述問題至今未獲解決,但感覺到北京當局態度有改變,變得較不擔心引起立即性風險,但陸銀風險持續上升。譚謹瑜分析,大陸有房地產、地方債與中小金融機構等三個風險,今年雖可看到未像之前那麼嚴峻,但化解需要時間,挑戰非一朝一夕能處理,仍會對今年經濟成長造成影響。

李稻葵:政府應接管人民幣20兆地方債務

大陸知名經濟學家、大陸央行前顧問李稻葵建議,大陸政府應接管至少人民幣20兆元(約新台幣90兆元)的地方政府債務,加快清理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的步伐,以騰出空間支持消費者支出並強化經濟。他並呼籲中央政府大幅擴大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在重要節假日向家庭發放現金補貼,以修復疲軟消費。

大陸財政部去年11月允許地方政府發行人民幣10兆元(約新台幣45兆元)的債券,以再融資表外債務。但李稻葵認為,這項措施僅能帶來短期緩解,未來仍可能再次出現債務問題。

大陸經歷新冠疫情、基建投資熱潮後,地方政府面臨沉重債務負擔,許多地方政府正採取拖延支付供應商款項、扣發公務人員工資等措施,但這些都對整體經濟造成傷害。李稻葵估計,地方政府拖欠承包商和公務員的總款項達人民幣10兆元,相當於去年大陸國內生產毛額(GDP)的7%。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李稻葵建議大陸政府發行更多國債來籌措資金,用來收購地方政府債務。作為交換,省級和和市級機構可以向大陸政府轉讓資產。

他認為,如果大陸政府能進行規模介於人民幣20兆-50兆元間(約新台幣90兆至225兆元)的債務置換,將能有效緩解全大陸各地的債務負擔,使地方政府能更好地支持消費者。

李還指出,這一舉措也有助於應對美國總統川普對陸實行的出口限制措施。他稱,無論是來自川普貿易保護主義的壓力,還是大陸自身的經濟問題,解決方案都在於修復疲弱的消費。關鍵是減少地方政府的財政緊縮行為。

此外,李稻葵還呼籲大陸政府應大幅擴大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激勵措施。他建議,將該計畫的資金規模,從去年的人民幣3000億元(約新台幣1.4兆元),擴大至人民幣8000億元至人民幣1兆元(約新台幣3.6兆到4.5兆元)。

強心針 陸官方將注資六大國有銀

 傳大陸政府計劃在未來數月內,開始對幾家大型國有銀行進行注資,以落實去年推出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畫,注入新資本至少達人民幣(下同)4,000億元。

 此舉若實現,將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大陸首次為大型商業銀行充實資本金。大陸國有六大行指的是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交通銀行及中國郵儲銀行。

 綜合外電報導,大陸全國「兩會」召開在即,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設定的GDP增長目標為外界關注重點之一。知情人士透露,大陸政府計畫對幾家大型國有銀行進行注資,以落實去年10月財政部推出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畫。

 首批被注資六大國有銀行中,農業銀行和中國交通銀行,最快於6月底完成。不過,每家銀行的注資額度等細節仍敲定中,未來仍有變動的可能。近年大陸大型銀行壓力與日俱增,不僅要協助提振宏觀經濟,並加大向房地產開發商、購房者、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等借款主體提供低利率的融資支持,也要向官方鼓勵扶持的新興產業如電動車、半導體等提供資金活水,因此面臨淨息差降至紀錄低點、淨利縮水和不良債務攀升等挑戰。

 去年9月底,大陸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即表示將對國有六大銀行增加核心一級資本;10月中旬,財政部宣布支持對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總注資規模可能達1兆元。年底時,傳出大陸政府計劃2025年發行高達3兆元的特別國債,募資將用於補貼計畫、補充大型國有銀行的資本等。

 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第二季末,大陸六大國有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適足率均處於較高水平,平均為12.3%,遠超官方對系統性重要銀行8.5%的要求,且第三季六大行的核心一級資本適足率進一步走揚。此時為銀行體系注入資本金,將增強其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多融資的能力。

相關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週二 (29 日) 在密西根州發表就職 100 天演說,宣告自己是歷來百日開局「最成功」的總統。他強調,這是「很多很多人」...
加拿大 總理卡尼領導的自由黨在廿八日的聯邦大選獲勝,可望拿下國會一六八席繼續執政,但離單獨過半仍差四席。卡尼在勝選演說表示, 美國 總統...
2025年4月28日,一個原本尋常的週一中午過後,西班牙與葡萄牙突然陷入了一場近年來歐洲最嚴重的大規模停電,...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23日在中國代表傅聰主持下,召開「單邊主義和霸凌行徑對國際關係的衝擊」的阿里亞模式(Arria-Formula)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