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風險重燃,美國經濟還能軟著陸嗎?

美國商務部4月25日公佈的2024年1~3月美國實際經濟成長率為1.6%,低於認為達到2.5%左右的市場預期。美國的個人消費等內需維持堅挺,但對通膨重燃的擔憂加強,市場的反應是利率上升和股價下跌。美國經濟軟著陸的前景呈現出喜憂參半的態勢。

「雖然美國經濟緩慢減速,但步伐依然穩健」,美國銀行的麥克·加彭(Michael Gapen)這樣評價1~3月的美國國內生産總值(GDP)。包括個人消費、設備投資和住宅投資等在內的美國國內最終需求按年率計算年增2.8%。雖然與2023年7~9月和10~12月的3.5%相比有所放緩,但考慮到顯示美國經濟實力的潛在增長率不到2%,這一水平可謂堅挺。不包括在國內最終需求的凈出口和庫存投資等波動較大的項目拉低了整體的成長率。

不過,內需的強勁與通膨重燃的風險密切相關。1~3月美國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以環比年率計算上升3.4%,較2023年10~12月(1.8%)有所加速。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PCE物價指數也上漲3.7%。「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或許不會在意經濟增長率的放緩,但可能會因通貨膨脹的加劇而有所動搖」,調查公司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Ryan Sweet如此指出。

根據美國利率期貨的波動來顯示市場預期的政策利率的「美聯儲觀察(Fed Watch)」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25日下午,從年內下調利率的機率來看,「1次」約為4成。超過「2次」的約3成,成為最有可能的前景。年初曾預測降息6次左右,但鑒於經濟和物價持續堅挺,降息正逐漸遠離。

在25日的美國債券市場,多種年限的國債殖利率出現上升(價格下跌)。作為長期利率指標的10年期國債殖利率一度升至4.74%左右,較前一天上漲0.10%,創出約5個半月以來的最高水準。2年期國債殖利率也一度升至5%左右,接近5個月的最高水準。

利率上升對股票投資者的心理造成打擊,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較前一日的跌幅一度超過700點。收盤下跌375點(1%)。美國證券公司米勒·塔巴克(Miller Tabak)公司的馬修·馬利(Matthew Maley)表示“無法期待市場年初設想的大幅降息,成為企業盈利的重負”,此類觀點進一步加強。

遲遲不下降的物價和利率成為個人消費的絆腳石,加劇導致尚且堅挺的美國經濟在中長期冷卻的風險。消費一線已經隨處可見異常變化。「食品和消費品的價格上漲趨緩,其他商品反而在降價」。美國零售業巨頭沃爾瑪的執行長(CEO) Doug McMillon )指出,目前消費者的購買力下降,需求正在減少。

另一方面,由於受到比業內其他企業更低的價格吸引,收入較高的階層的購買正在增加。美國好事多倉儲公司也出現了類似的趨勢,該公司首席財務官(CFO)理查德·加蘭蒂(Richard Galanti)認為,「清楚標明包括稅金和手續費在內的價格」正在吸引顧客。消費者對價格和負擔變得敏感的情況浮出水面。

中低收入階層的不富裕體現在「1美元商店」的經營低迷。大型企業美元樹(Dollar Tree)關閉了1000家店舖,99 Cents Only Stores陷入破産。這些產業的賣點是價格低廉,但日用雜貨和季節性商品的經營比例較高,容易受到消費者削減支出時的影響。

支撐消費的勞動力市場也並非堅如磐石。截至3月,美國的失業率維持在3.8%的低水平,但以種族來看,黑人為6.4%,較2023年底上升1.2個百分點,達到約一年半以來的最高水準。與白人等的差距加大,消費能力的差距有可能擴大。

在金融方面,顯示經濟異變的指標也很突出。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數據顯示,信用卡和汽車貸款的償還拖欠30天以上的比例(逾期率)在2023年10月~12月均達到約13年來的最高水準。德意志銀行的布雷特·瑞恩(Brett Ryan)指出,「這是大部分階層的儲蓄逐漸枯竭的證據」。

 過去在經濟衰退之前和衰退期間出現的銀行貸款減速情況目前也在發生。押注美國企業業績成長的股價上漲等以經濟軟著陸為前提的市場也不得不重新調整預期。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相關新聞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於7日結束為期二日的利率決策會議,會後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維持在4.25%至4.5%不變,...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6日表示, 中國人工智慧市場可能在未來兩到三年內達到約500億美元規模,這使得美國企業能否進入該市場變得至關重要,...
 在中美即將啟動經貿談判前夕,雙方貨幣政策先行較勁。中國人民銀行7日宣布降準降息,向市場釋放人民幣(下同)1兆元資金,期以「雙降」...
新台幣匯率近期勁揚,引發市場對美國施壓升值的揣測。彭博和路透等外媒6日報導,台幣走升部分原因來自未經證實的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