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碎片化經濟將爆新冷戰 損失恐高達全球GDP的7%

國際貨幣基金(IMF)第一副總裁高萍娜(Gita Gopinath)警告說,在烏克蘭戰爭和美中關係緊張的情況下,全球經濟碎片化以及基本雙邊貿易的明顯轉變可能引發一場「新冷戰」,將使全球經濟產值損失多達7%。

高萍娜11日在哥倫比亞麥德林舉行的國際經濟協會(IEA)的會議上說,如果世界經濟分裂成兩個集團─在西方由美國和歐洲主導、在東方由中國大陸和俄羅斯主導,所造成的損失可能達到相當於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5%至7%。

她說:「雖然沒有跡象顯示世界已從全球化廣泛撤退,但隨著地緣經濟碎片化日益成為現實,斷層線正在出現。」「如果碎片化加劇,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處於一場新冷戰之中。」

新冠疫情阻礙了貨物運輸,尤其是來自中國大陸的貨物,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急升,這些影響促使各國政府將重心轉向保護自己,在國內生產更多產品,或將產品「友岸外包」到與其關係更穩定的其他國家。

去年全球共祭出約3,000項貿易限制措施,幾乎是2019年的三倍。經歷數年來的貿易緊張加劇和提高關稅,中國大陸已不再是美國的最大貿易夥伴。大陸在美國進口總額的占比從2018年的22%,大幅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13%。

高萍娜還表示,墨西哥、印度及阿聯等新興市場,已經削弱了中國大陸對美國的貿易角色。不僅如此,某些「暗示性證據」也顯示,美中過去的直接關係正被一些間接關係所取代。她說:「例如,由於美國對中國貨品課徵關稅,大型電子製造商已加速將生產從中國轉移到越南」; 「然而,越南的大部分投入來自中國,而大部分出口則銷往美國。

此外,墨西哥今年將超越中國成為對美國最大的商品出口國,但許多在墨西哥開設工廠的製造商,都是瞄準美國市場的陸企。」

高萍娜說,這種碎片化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恐將超過各國致力於提高的國內經濟韌性和安全性。她並呼籲各國採取「務實的」作法,盡可能維護自由貿易的好處。

相關新聞

印度總理莫迪8月29日訪問日本。在日印首腦會談之前,接受了《日本經濟新聞》的採訪。莫迪在採訪中,就目前的國際組織,提出「...
全球四個最強大國家中三個國家的領導人周末在中國會面,討論如何應對第四個國家——總統川普(Trump)領導下的美國——給國際秩序帶來的顛覆。...
印尼自8月25日起的示威抗議已蔓延至雅加達以外多座城市,造成5人喪生、數百人受傷,數個地方議會大樓、警局、車站與公共設施遭縱火,雅加達、...
中國今年重要主場外交-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於8月31日登場,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丁、印度總理莫迪等20多國元首以及國際機構負責人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