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爾艾朗:搶救央行信譽 政府該動起來了

6月各大央行動作頻頻。英格蘭銀行(BOE)連續第13次升息,且一舉升息2碼;歐洲央行(ECB)升息1碼,並暗示還要再升;澳洲及加拿大央行則是在暫停升息之後,又恢復升息,挪威與瑞士央行繼續升息;連土耳其新任央行總裁也違逆總統厄多安的意願,悍然大幅升息。反觀美國聯準會(Fed),雖然並未升息,卻提高通膨率預估,並暗示高利率將維持更久。

這些事件加在一起,意義絕不一般。各國央行對抗通膨已經歷時兩年之後,情勢依然如此混亂,對個別央行及整個央行界都不是好事。一些政治人物已對央行開砲,而一般民眾也因為物價及房貸利率雙升而備受壓力。造成這種情勢的潛在原因就是通膨糾結難解,而各大央行的共識則是高利率仍將維持更久。

使當前狀況更不尋常的另一項原因,則是在央行已經強力緊縮,但通膨仍未明顯下降。多國公債殖利率曲線已明顯倒掛,例如美國2年期公債殖利率已比基準的10年期公債殖利率高出超過1個百分點,顯示投資人益發預期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將臨。這也使各國央行成為各界交相指責的焦點,嚴重削弱央行在政治上的自主,也使央行難以恢復政策效力及公共信譽。

央行原本就無法獨自因應「三難題」的挑戰,亦即必須同時維持低而穩定的通膨,促進熱絡且包容的經濟成長,及確保金融穩定,但現在央行卻必須獨自承受各界的壓力。更不幸的是通膨之所以積重難返,各國央行的確犯錯在先;而且一旦產品類通膨死灰復燃,服務類通膨依然居高,則問題將益發難解。各國不能只靠央行來獨力解決上述的「三難題」,還須採取兩項亟需的行動計畫。

第一,需要一套高度整合的政策作法,既要維持財政穩定,更需要強化供給面的反應能力、生產力、勞動市場機能以及區域性/全球性政策協力。

第二,一些國家應該由政府任命獨立團體,對央行進行全面性的高位階檢討,範圍應涵蓋決策過程,過時的政策架構與目標設定(例如Fed),認知不夠多元化,以及權責不明確等層面。

央行須靠諸多政府單位共同努力,才能落實長期經濟繁榮、社會福祉與金融穩定等目標。

(作者安聯集團首席經濟顧問 伊爾艾朗/編譯任中原)

相關新聞

經濟學人21日發表專文指出,英特爾在半個世紀前是尖端科技的代名詞,也是 美國 技術與商業實力的象徵,如今不但跌出全球前15大晶片公司,...
大陸將於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主辦上合組織峰會,為今年下半年的重要主場外交活動,據陸方22日正式宣布,將有印度 總理 莫迪、...
美國與歐盟今天公布貿易協議細節,預計汽車輸美關稅將會降低,但歐洲希望的葡萄酒部分維持15%。歐盟就此表示將推動美方進一步讓步。 法新社報導...
中共總書記、大陸國家主席 習近平 21日出席 西藏 自治區 成立60週年慶祝大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