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膨對經濟的衝擊才剛開始

6月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3.59%,創14年新高,經濟學者認為,台灣無法自外於全球高通膨的持續壓力,基於漲價後續傳導有時間落差,接下來將會發生民生消費力緊縮,終端需求疲弱擴大到明年,最後衝擊會回到生產廠商,以停止投資設廠、減少生產、祭出無薪假,下半年和明年經濟衰退機率大增。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指出,近月來台灣CPI大增,食物類漲幅偏高,糧食自主率、進口依賴度為50%以下、70%以上,反映國人日常飲食存在太深的進口替代,國際農糧食價格上揚,國人就會承擔食品上漲威脅。

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彭素玲提醒,即使是沒有進口替代的雞蛋、青菜水果價格一樣居高不下,業者現在一層又一層把高價向後傳導給消費者。

吳大任和彭素玲均認為,高通膨對台灣經濟的後遺症,7月才正要開始,原因包括:一、美國聯準會真正大幅升息是6月,接下來還有7、9月及之後的升息,對美國民生消費的排擠可預見到9月會更大;二、美國終端市場是兩岸電子產品出口的重點,加上第三大的歐洲市場,早已因生產者物價(PPI)遽升30%而嚴重影響民生物價,消費萎縮會回溯到兩岸的生產商;三、7月電價上漲,廠商生產成本上升,加上海外訂單減少,如果基本工資再調升,不利服務業,出口、內需同樣都會遭殃。

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林建甫、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劉憶如一致認為,通膨壓力應會在下半年減緩,物價上漲動能已不再,包括晶片短缺逐漸解決、油價逐漸回落,運輸瓶頸也舒緩,這些問題不會長期存在,「下半年通膨一定回落」,而且不至於演變為停滯性通膨。

相關新聞

中央銀行今年首季理監事會議紀錄摘要出爐,外界解讀貨幣政策基調為「鴿中帶鷹」;除有理事稱「市井小民對物價上漲相當有感」、「...
新北市教育局28日由教育局攜手產官學界,發布全國第1本「AI科技教育白皮書」,打造AI教育願景。教育局長張明文說,新北市從智慧校園、...
周處因為有自覺,因此為百姓除去禍害,也願意自我調整,奮發學習,終能成就,造福大眾。在數位轉型過程中,...
主計總處29日公布「110年家庭財富分配統計」顯示,前20%富有家庭資產淨值(資產減負債)是後20%的66.9倍,比80年的16.8倍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