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漲 就業成長減弱 美恐陷停滯性通膨

綜合媒體報導,美8月最新就業報告顯示就業成長減弱之際,又逢物價及勞工薪資卻持續飆高,令外界擔憂美國陷入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讓聯準會購債計畫退場時機生變。

《工商時報》報導,美國上周公布8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加23.5萬人,足足比華爾街預期增幅少了50萬人。然而,過去2周以來原油價格暴漲13%,連帶推動消費者物價上漲,令不少人想起1970年代停滯性通膨的情景。當年美國物價漲翻天、失業率飆高,導致經濟成長減速,股市也一蹶不振。

《經濟日報》也指出,無論是決策官員、還是經濟學者,都不喜歡看到「停滯性膨脹」(stagflation)這個詞,因為會令人聯想到1970年代高通膨、低成長、高失業、弱股市的景象。Fed主席鮑爾與許多華爾街經濟學者都認為,通膨上升只是「過渡性」,8月就業成長減緩也只是「暫時性」,主要是受疫情再度升高的影響。因此,現在用「停滯膨脹」來形容經濟,就如同「雙曲線」一樣毫無交集。

聯準會主席鮑爾一再避免使用「停滯性通膨」來形容經濟現況,並強調短期內物價飆漲只是暫時現象,而就業成長減速也是近日新冠肺炎變種病毒造成的暫時現象。但仍有持反對意見的經濟學家認為,假設疫情長期持續下去,聯準會口中的暫時現象恐將成為常態。

但無論是基於何種原因,或是出現某種特殊原因,導致物價繼續上漲,且成長當真陷入停頓,又將如何?如果新冠疫情本身並非暫時性的,投資人豈能預期通膨壓力將會減退,且經濟成長還能持續?

安聯首席經濟顧問伊爾艾朗(Mohamed El-Erian)表示:「有些人將矛頭指向Delta變種病毒,有些人則認為是勞工市場運作不當使企業徵不到適當人才。」但無論如何,聯準會每月1,200億美元的購債計畫短期內恐怕無法退場。

《巴倫周刊》報導,美國8月就業報告可從兩處細節看出停滯性通膨已經存在。首先,8月美國勞動參與率維持在7月的61.7%,低於疫情前的63.3%。隨著政府提供的每周300美元疫情相關失業補助在9月陸續到期,經濟學家原本預期在疫情中失業的1,100萬人已開始重返勞工市場,但8月勞動參與率顯示事實相反。

在失業勞工不願重返職場的情況下,企業付出更多薪資吸引人才,再透過商品及服務漲價來彌補人事成本增加造成的負擔。

Bleakley顧問公司投資長布魯克瓦爾(Peter Broockvar)表示:「我們已開始看到勞工薪資與物價雙漲的跡象。」8月勞工平均時薪月增0.6%,年增4.3%。

眼看美國停滯性通膨逐漸形成,經濟學家已經開始調降經濟預期。牛津經濟研究院預期美國第三季經濟成長2.7%,低於先前預期的6.5%成長率。

解讀8月就業報告

解讀8月就業報告的方法之一,就是報告本身反映出通膨與成長兩個方面的最壞情況。具體而言,就業人數僅增加23.5萬人,遠比華爾街的預估少了50萬人,似乎讓Fed在做「退場」決策時獲得一些喘息空間,但報告的詳細內容卻令「鴿派」官員心有千千結。

先觀察報告中兩項不大上檯面的數據。第一,8月勞動參與率維持在61.7%,遠低於新冠疫情爆發前的63.3%水準(當時已接近歷史低點)。經濟學者原本預期勞參率多少會上升一點,因為每周300美元的加碼失業給付於6日屆期;如此一來,即便就業人數未必激增,但至少有較多失業勞工開始求職,但不幸的是,未見更多勞工打算重返職場。

第二,8月平均工資升幅超出預估。合併觀察這兩項數據,停滯性通膨的影像已出現在眼前,原因在於供給面因素抑制經濟成長。

若用另一種角度解讀就業報告,則會認為不必大驚小怪。一些經濟學者指出,8月就業表現雖差,但過去三個月的平均數字仍強,何況9月將會有大量勞工回到職場。然而,預期中的「9月效應」並非萬靈丹,因為在疫情糾結未解之下,9月就業數字可能仍然疲軟,就連10月都未必樂觀。

現在算停滯性通膨嗎?

1970年代出現的「停滯膨脹」,被普遍定義為「成本推動型」通膨,當時工資與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相互追升。如今8月工資月升0.6%、年升4.3%,已開始出現「工資-物價螺旋型上升」的跡象。

全美獨立企業聯盟(NFIB)首席經濟學者鄧凱博指出,50%的小企業主表示無法補滿職缺,創新高;企業主普遍提高薪資以吸引勞工,並藉由提高產品及服務的售價,把新增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目前物價上漲及成長減緩的程度,未必表示投資人非改變立場不可。但關鍵在於物價漲勢並未像Fed官員及許多經濟學者所預測的減緩,新增就業人數劇降卻將威脅到經濟及企業獲利成長,及股市多頭走勢。

Fed界定的「最大就業」目標是去年2月時的頂峰水準,然而這種好景可能一去不返。Fed願意容忍較高的通膨,以求就業市場大幅改善,可能注定失敗。目前工資升速雖足以使通膨從「過渡性」轉變成「固著性」,卻不足以讓多數民眾的工資增幅追上通膨升速。因此Fed雖有意維持寬鬆政策,但實際上已經「縮緊」(非緊縮)得多。

8月就業報告公布後,牛津經濟學公司已調降第3季經濟成長率預估,由6.5%下修到2.7%,摩根士丹利則從6.5%下修到2.9%。

投資人該如何操作?

面對當前通膨升高、成長減弱,且Fed又陷入困境,投資人該怎麼做?BOK金融公司投資策略長韋特表示,應「減碼」美國公債,「加碼」股票部位,但國際股市優於美股,包括歐、日及中國大陸以外的新興股市,且大型價值股的上漲空間可能大於成長股。B

leakley顧問集團投資長布克瓦建議客戶加碼抗通膨類資產,例如能源、及農產品、貴重金屬及股票,同樣更看好國際股市,尤其偏愛日本、新加坡及南韓股市。

基本看法是,投資人必須兼顧停滯膨脹衝擊與股價偏高風險,而且不要完全聽信Fed怎麼說。

相關新聞

缺電危機引發社會關注,繼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日前呼籲「 核能 不是人類公敵」, 國民黨 立委與學者專家昨天宣布,將推動「核子反應器設施延役條例...
當沖降稅的第二次延長將於年底到期,第三次延長的呼聲已起,甚至有單位鼓吹當沖降稅的「常態化」、永久釋出租稅優惠,從此沒有到期煩惱。...
 兩岸開放觀光出現轉機,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稍早於「馬習二會」上釋出恢復兩岸旅遊交流善意後,大陸國台辦24日指出,陸方將採取積極措施,...
老幹、新枝加入陣容,潘俊榮掌舵,苗豐盛任監事會召集人,朝世代交替邁進  工業總會24日進行理監事改選,在現任理事長苗豐強不再續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