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限電爆產業悲劇 美媒:通膨問題一觸即發

大陸近期實行嚴格的限電政策,以降低天然氣、燃煤的價格,並達到縮減碳排放量的目標。然而大規模限電手段將直接衝擊經濟表現,美媒認為,限電政策將導致下游商品全面上漲,通貨膨脹問題一觸即發。

美媒報導,大陸多省從9月底開始,實施嚴格能耗雙控政策,包括工業重鎮江蘇、廣東及浙江省都面臨衝擊,且目前傳出限電政策在十一連假結束後仍會繼續進行,這也擴大對經濟的影響,先前高盛集團、野村控股等金融機構都已經對大陸今年的經濟成長提出警告,並擔心對全球供應鏈造成衝擊。

分析師Nannan Kou表示,大陸限電不僅會削弱國內經濟,也會對全球產業鏈形成負面影響,傳出大陸官方有意提高工業用電價格,同時考慮調漲民生用電費用,不過此消息並未獲得官方證實,且漲電價也會對經濟體系造成壓力。

報導指出,電價上漲將會推升物價攀高,進一步使工業產品漲價,若上游廠商將成本反映給中、下游廠商,整體消費產品價格有很大機會全面上漲,最終導致通貨膨脹狀況發生。

接下來漲價潮可能會先發生在糧食供應鏈上,主要是因為生產化學肥料依靠煤炭和天然氣,一旦化肥短缺,使農作物產量出現不穩定,糧食庫存會繼續下降,供不應求時價格就會開始上漲。

外界關注北京當局的能源政策計畫,尤其冬季會是能源消費旺季,如果出現極端嚴寒氣候,當局進行決策時的壓力也會更大,大宗商品分析師Chaohui Guo表示,冬季能源消費旺季即將來臨,如果氣溫偏低,將進一步增加能源短缺或煤炭供應壓力,畢竟目前大陸還是有三分之二的發電能源是用煤炭。

此外,美媒也曾分析大陸限電政策的未來3條路,包括讓電力公司漲價,允許更多煤炭燃燒,但這代表通膨壓力將因此增加;持續限電,並接受更低的經濟成長數據;嘗試增加煤炭生產量,但需要冒著國際輿論壓力與審查風險,因為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將在11月展開。

相關新聞

經過在西班牙馬德里為期兩天的激烈貿易談判,美中雙方談判代表在15日宣布「已就TikTok問題達成框架協議」,...
中國大陸今個10月特別,即 中共 政治節日十一,與中國傳統節日中秋,同在月初的「黃金周」中, 在雙節之外,還有一件政治大事,...
史丹佛網路政策中心近期發布研究報告 《不確定性下的監管: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治理選項》 (Regulating under...
卡達首都多哈(Doha)在台北時間9日晚間傳出爆炸聲,雖然尚不清楚爆炸物是什麼,但透過社群分享的影片顯示,能清楚看見市區冒出濃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