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台大公衛專家陳秀熙今天表示,近期全球疫情再起,65%國家不適合解封,顯示疫苗可能無法達族群免疫,即使疫苗能提供90%保護力,但防疫措施減弱可能增10倍感染風險。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與公衛學者專家群今天透過線上直播,說明全球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武漢肺炎)疫情最新狀況,並分析疫苗陸續施打後能否達全球族群免疫及可能無法在時間內達到預期的原因。...

陽明交通大學資管與財金系教授葉銀華於《聯合報》撰文指出,一些有經營權爭議或家族傳承的公司,提出要走專業化經營的路線。而在探討家族企業的發展,很多評論不約而同提出「去家族化」的建議,亦即將經營權交給專業經理人。然而,此項建議太過簡化與平淺,值得進一步探討。

新冠疫情爆發後看到政治的變遷,加上世界經濟中發生的較長期變化,已經增加了發生某種形式的通脹衝擊的幾率。他指出,通脹捲土重來的可能性正在困擾著投資者。是威脅?如果通脹真的捲土重來,那又意味著什麼?《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撰文深度解析。

拜登計劃提高企業稅之際,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表示在公平競爭環境下,美國需要在全球市場建立強大的存在,呼籲其他國家與華盛頓一起設定全球最低企業稅率,她誓言要重新確立美國在國際經濟政策中的領導地位。

台灣3月4日取得首批11.7萬劑AZ疫苗,正在進行檢驗封緘程序。疾病管制署3月5日第五次新冠肺炎線上研討會,透露新冠疫苗接種三階段規劃,預計今年6月起開始65歲以上長者接種,9月全面開放到最後一類實施對象。

世界衛生組織(WHO)週二(3月30日)發布了國際科學家團隊對於新冠病毒源頭的研究報告,但這份備受關注的報告卻引發了外界質疑,世衛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週二承認團隊在獲取原始數據時遇到困難,他還稱,對於新冠病毒是否來自於實驗室的說法需要進一步調查,他的發言被解讀為發出了和書面報告不同的聲音。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升溫,本周確診人數來到1億2672萬人,死亡人數也達277萬人,預計下周確診人數將達到1.3億人,死亡人數恐怕突破300萬大關,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即便全球已展開疫苗接種,疫情卻不如預期下降,各洲的有效病例再生數和解封指數都回到警戒線之上,正式進入第3波流行,高達60%以上的國家年底之前仍無法解封。

拜登宣布將投入2兆美元政府支出用於美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通過提高企業稅籌集2兆美元收入,這是重塑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的數兆美元努力的第一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