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立法院即將開議,財政部盤點最優先法案,財政部次長李慶華昨(25)日表示,包括攸關當沖降稅延長的《證交稅條例》,以及《使用牌照稅法》、《關稅法》、《海關進口稅則》等四大修正草案,都期待能順利通過三讀,不過適逢算會期,實際還是要看立法院審議情形。
台積電調升晶圓代工報價傳有新動作。市場昨(25)日傳出,有IC設計業者昨天中午接獲台積電通知,漲價「即日生效」,較原訂第4季調漲的時程更早,且最高漲幅達二成,高於先前傳出的平均漲逾一成的幅度,連已經下單、未出貨產品也適用新報價。
根據今年3月所發布的《2021年胡潤百富全球富豪榜》顯示,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超過1000名身家財富超過10億美元的國家,而美國這樣的富豪人數才只有696名。另一方面,中共總理李克強去年6月也透露,中國有6億人口的月收入只有1000元人民幣(折合4300元新台幣)。這種貧富懸殊猶勝資本主義美國的情形,出現在主張共產主義的中國,雖然很諷刺,卻也必然。
中共中央財經委第十次會議,提出「共同富裕」新論,配之以「三次分配」的新招,引來軒然大波。中國大陸的收入分配結構及至整個經濟的發展是否全面轉軌,是否會進一步以「打土豪分田地」來全面回歸社會主義,要待今秋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對「共富」新論,拿出規範化的版本。但中共因何此時提出「共富」論,可由歷史、經濟、社會三個層面來拆解。
藍濤亞洲總裁、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黃齊元於《工商時報》撰文指出,台灣金融業長期願景,不只是吸引外商進入本地市場,更應鼓勵外資PE和台灣實體產業結合,打造區域投融資平台。在香港作為亞太金融中心影響力下降的當下,台灣至少可成為亞洲私募股權投資中心、ESG綠色金融中心、大中華FinTech中心三個定位發展。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天至央行考察「選擇性信用管制實施成效」,央行表示,管制措施實施後,有助抑制投機炒作,受限貸款成數下降、利率提高。不動產貸款逾放比低、集中度低,風險控管良好。為讓信用資源有效配置及合理運用,央行將密切關注房市發展情形,與相關部會合作,滾動檢討以維持金融穩定。
彭博資訊報導,新冠疫情與晶片等科技產品的需求帶動台灣出口持續強勁,這可能使台灣直到明年都難以脫離美國財政部的匯率操縱觀察名單。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對世界經濟造成嚴峻衝擊。由於貨幣政策—尤其利率政策的施展空間有限,財政政策成為紓困及挽救經濟的主要工具。許多國家在極短時間內,執行了前所未有大規模的措施。依據國際貨幣基金(IMF)推估,累計至2021年3月中,因應疫情的財政擴張達全球GDP的15.3%,全球政府舉債也從2019年佔GDP的84%跳升至2020年的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