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為非核家園與乾淨能源發展再加碼力道!台灣自來水公司(簡稱台水)將積極盤點小水力潛力場域以助力小水力的發電量。

中研院16日發布《農業政策建議書2.0》,針對台灣農業面臨的問題提出八大政策建議,希望解決農業發展所面臨的長期結構性困境,其中「農村金融」議題首度被提出檢討,並認為農業金融機構競爭力、完備政策金融制度兩個面向,都需要全面構思。

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會今天召開,確定4月平均電價漲逾1成,產業大戶漲幅最高達15%到20%,民生用戶是從500度或700度以上起漲,留待今天開會決議。

大型數位平台壟斷媒體利益爭議多時,導致新聞產業出現生存危機,民進黨立委張廖萬堅等人日前提出《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法》草案,期望政府能依循「新聞有價」及「使用者付費」兩大原則,促使新聞業者及數位平台進行雙邊對話,使雙方進行合理分潤。據悉,該草案最快將於17日付委審查。

去年鏡電視創辦人裴偉被報導,透過總統府、行政院高層關係向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主委陳耀祥施壓通過執照審查,引發軒然大波。16日傳出北檢將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主委陳耀祥列為《貪汙治罪條例》、瀆職罪被告,指派檢肅黑金專股檢察官分「他字案」偵辦中。

CSRone永續智庫昨(14)日公開2022年度《台灣暨亞太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指出台灣企業永續評比奪得亞太區第一名,但碳揭露工作卻較前一年退步,智庫建議企業應公開且透明的揭露資訊,才能展現轉型決心。

大規模光電開發頻頻爆出爭議,昨(15)日環保署第437次環評大會,環評委員朱信提出修正「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簡稱「認定標準」)臨時動議,要求一定規模以上或設於特定區位的光電案場須實施環評審查,獲出席13位環委全數同意連署。環保署則表示,將在今年啟動「光電進環評」研商作業。

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迪(97歲)3月14日在東京都內接受日本經濟新聞採訪表示「北方國家大部分是已開發國家,南方國家一直被輕視。為了抗衡北方國家的意見,南方(發展中國家)擁有強大的發言權至關重要」,呼籲各國形成團結。關於中美主導權爭奪,馬哈迪指出:「中國在發展,美國必須接受中國成為世界第一的時代會到來」,他表示:「基本上不能接受擁有支配性地位的國家的存在」,對中美主導權爭奪本身顯示出反對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