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川普以 IEEPA「緊急狀態」對全球加徵關稅,引發濫權爭議。學者指出貿易逆差屬長期可預期現象,不符 IEEPA 要求,且國會已有其他貿易法律,不應再以緊急權繞過程序。儘管關稅在法院可能被撤銷,各國仍選擇與川普談判,主要原因係擔憂其轉而援引其他法律,加上美國外交與國安決策長期朝向總統集權化發展,全面執政之下國會制衡力下降、人事權可被代理制度架空,最高法院也日益避免對此類憲政特權進行評價,使之難有效限制行政權。

為應對高齡化、少子化帶來的結構性壓力,並在維持一般健保費率不變的前提下鞏固財務,衛福部宣布啟動全民健保補充保費的重大改革方向。衛福部長石崇良於記者會中指出,本次修法是透過「三箭齊發」的措施,以期增進健保財務的公平性與永續性,目標是在年底或明年初將修法草案送入立法院審查,預計最快將於2027年正式上路。

在全球地緣政治局勢變動與美國推動半導體供應鏈本土化的背景下,以台積電為首的台灣半導體大廠紛紛赴美設廠,帶動相關供應鏈業者在美國形成產業聚落。這項海外佈局被視為台灣半導體產業一次重要的策略性轉變,同時存在著顯著的優勢與挑戰,形同一把「雙面刃」。

因應 AI 資通訊產業用電快速攀升,為確保相關能源設施可採用高效率設備,經濟部依據《能源管理法》第16條之授權,修正三項子法規定包括《能源開發與使用評估準則》、《能源用戶適用範圍》、以及《能源使用說明書格式》,並要求能源使用數量達 5MW 以上之超大型與主機代管資料中心,須於新設(擴建)階段即採用最佳可行技術,以優化節能設計提升能效。

美國總統川普周二 (4 日) 正式宣布,對中國芬太尼相關進口關稅從 20% 降到 10%,並把對中國對等關稅從 34% 降到 10% 的休戰措施延長一年,象徵正式確定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達成全面貿易協議的關鍵元素。這兩道行政命令將從 11 月 10 日起生效。

中韓兩國元首於11月1日在韓國慶州舉行峰會期間,雙方續簽規模達人民幣4,000億元(70兆韓元)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此前,中國人民銀行於9月已與歐洲央行、瑞士央行及匈牙利央行完成本幣互換協議續簽,總額合計5,400億元人民幣。 人行近期密集與多國央行續簽本幣互換安排,凸顯北京持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意圖。

美國聯邦政府自10月1日關門以來已邁入第34天,隨著經費凍結影響擴大,航空運輸與民生補助首當其衝,全美已有超過320萬名旅客因空中交通管制人員短缺遭遇航班延誤或取消;同時,美國營養補充援助計畫(SNAP)也陷入危機,60年來首次出現部分發放的情況,約4200萬名低收入美國民眾面臨斷糧風險。另一方面,美國總統川普並未釋出妥協跡象,聯邦政府恐在他第二任內刷新政府最長停擺紀錄。

壽險公會正在討論壽險公司匯率會計調整四個方案,預計11月送交金管會,這些方案皆違反國際會計原則,且大部分方案將原本要公允評價的匯率損益,改成自創之長期遞延或掩蓋,大大降低甚至幾乎不用匯率避險。 基於壽險業的高曝險,公會提案損害財報的透明度、鬆弛風險管理、影響台灣國際地位、未公平對待所有產業,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