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日本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赤澤亮正27日表示,日本與美國談成的5,500億美元投資計畫不僅限於日美企業,也可能涵蓋在美設廠的台灣半導體業者,令市場看好台積電將因此受惠。 但分析指出,未來實際成效仍需要觀察美方政策走向,特別是當前其對半導體產業的關稅威脅正呼之欲出。
綜合外媒報導,日本與美國上周談成的關稅協議包含一項價值5,500億美元的對美投資計畫,...
全台大罷免首波投票落幕,最終25件罷免案全數以失敗告終,民進黨內檢討聲浪不斷;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時28日在臉書發文,指罷免結果不如人意,民進黨身為執政黨責無旁貸,他身為黨秘書長,有任何做得不夠、不符合社會或支持者期待,有任何需要檢討的地方,自當由他來承擔一切責任
對等 關稅 上路期限將至,外界高度關注我國關稅稅率會是多少,知情人士透露,行政院副院長 鄭麗君 仍在美國華府談判中,目前對於關稅進展尚未明朗。
美國總統川普7月7日以來,已致函25個貿易夥伴公布各國的最新關稅稅率,仍不包含台灣和澳洲等貿易規模較大的夥伴,並已陸續歐盟、日本、菲律賓及印尼等經濟體達成協議。從迄今公布的協議來看, 川普要的主要是「擴大開放美貨進口」、「砸錢買美貨」及「...
在此次會議即將召開之際,官方釋放的信號表明,中國政府終於開始認真著手遏制工業產能過剩問題,以重振經濟。這引發了外界對一項全面供給側改革方案出台的預期,但以往的先例讓人對實際政策行動是否會與官方表態相符心存疑慮。
美國與歐盟於週日(27 日)正式達成一項重大的關稅協議,將歐盟大多數出口至美國的商品(包括汽車)的關稅降至 15%,成功化解了本可能引爆的美歐貿易戰。
在新一輪美中貿易談判即將於下周舉行之際, 美國總統川普(Trump)日益將重心放在如何與北京方面達成一筆經濟交易上,著眼於為美國企業和技術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今年大部分時間裡,川普政府一直利用關稅壓力來推動供應鏈遷出中國。其目標是削弱北京的地緣政治影響力,並迫使美國企業把製造業崗位遷回美國。
河浪武史:日美關稅談判7月22日達成協定。金融市場以股價上漲來回應,經濟界也普遍感到安心。接近100天的談判反映出來的事實是,美國川普政府已經失去了削減貿易逆差的大義。如果關稅談判演變成爭相增加對美投資的競爭,那麼全球經濟將埋下新的隱患。
總統賴清德去年8月提名的大法官人事案遭立法院全數否決,今年3月再公布7位大法官被提名人,包括蔡秋明、蘇素娥、蕭文生、鄭純惠、林麗瑩、陳慈陽、詹鎮榮7位為司法院大法官,其中以蔡秋明為院長、蘇素娥為副院長。經歷了前幾周對提名者的資格審查,今日(25號)立法院最終得票結果,7位被提名人均未通過同意票門檻,大法官人事案二度被立院封殺。據「憲法訴訟法」規定,參與評議的大法官人數不得低於10人,然而,目前現任大法官僅8名,憲法法庭暫時停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