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6月2日新冠肺炎本土確診個案新增數止跌回升,陳時中坦言,「疫情並沒有往下降」。進口疫苗有望成為及時雨嗎?能期待國產疫苗安全有效嗎?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近日在公視《有話好說》節目中針對民眾對於疫苗的幾個主要疑問,提出她的看法。以下為重點整理摘要。
綜合媒體報導,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30日晚間與德國總理梅克爾、法國總統馬克宏、歐洲理事會主席蜜雪兒、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舉行視頻會晤,中歐領導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為外國投資者擴大在大陸投資機會。
孚創雲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延鵬於《工商時報》撰文指出,專利需有品質與價值,才能體現高毛利率、高市占率、貨幣化率等技術與市場價值,而無需聚焦於專利數量,因為即使布局相當數量專利,但卻沒有品質,也就沒有價值可言;反之,縱使專利有價值卻沒有品質,該專利也將被無效。
萬物齊漲點燃通膨烈火,中央銀行罕見在臉書貼文指出,近月多項重要民生物資CPI年增率雖走高,但這並不屬物價「普遍」、「持續」、「顯著上漲」的通膨現象,且主要機構皆預測今年CPI不至於超過2%,加上油電價格平穩機制適時啟動,有助降低通膨預期,強調國內物價仍屬穩定。
2020年末,一場新冠肺炎(COVID-19)讓全球各大經濟體吃盡苦頭,另外,隨著美國大選的推進,兩大經濟體的衝突也隨之升溫。工商時報整理出2020年中國大陸大事記,帶大家一起回顧這些關鍵事件。
到目前為止,全球新冠疫苗接種數估計已有1.6億次,但其中大多數是在美國和歐洲。然而在亞洲大多數地區,疫苗注射方案要麼尚未開始,要麼仍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高度謹慎,以及對疫苗的高度懷疑。
2020年,這極不平凡的一年,發生許許多多牽動人心震撼世界的國際新聞。《BBC》整理回顧2020年所發生的全球性重大事件,幾乎關係到每一個人。這些重大國際新聞,可能是影響某個區域或某些人。
《日經》報導,韓國三星電子將擴建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半導體工廠,佔地將擴大4成左右,已準備引進最尖端的代工生産線。此外,最大代工企業台積電(TSMC)也宣佈在美國建設工廠。以中美高科技摩擦為背景,美國政府將半導體定位為重要産業,亞洲兩強加大投資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