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在上週二美國大選的投票站出口民調中稱「經濟」是其頭號優先事項的美國人中,近80%投票給了唐納•川普(Donald Trump)。這可能會讓局外人感到困惑。畢竟,美國經濟近年的表現令人豔羨:成長穩健、通膨正在緩解、失業率低。但全國層面的強勁掩蓋了區域性的薄弱。自2021年1月以來上漲20%的價格水準令家庭捉襟見肘。房租和醫療費用更難承受。信用卡債務日積月累。
美國總統大選上週結果出爐,共和黨候選人,也是前美國前總統 川普 再度當選,世界各國都在分析這位狂人總統上台後,國際局勢會有什麼改變,除了中美關係外,美國政權交接後,想定狀況 川普 會以各種有效手段「讓美國再次偉大」,對地緣政治、經貿與安全造成影響,值得關注。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於今年十月發佈年度產業展望報告,在半導體與資通訊產業,開設專章討論。報告中顯示,縱使各界都斥巨資投入AI,但在生產效能上卻還未見效,以投資回報率來看不甚理想,但近期AI應用走入投資者視野,具體的經濟貢獻可能會在明年之後才會更加顯著;故 2022年如果是AI打響知名度的元年,那麼2025年就會是資金湧入AI產業的開端。
中國政府8日宣布財政刺激政策,以 人民幣 10兆元(下同,約新台幣45兆元)的規模化債,引起各界關注。 分析認為這可能是明年新一波經濟刺激政策的起點,未來仍有財政增量空間。
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11月4日至8日舉行會議,投資界一直關注會議將為中國財政刺激規模定調。人大網公布,11月8日下午4時,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在人民大會堂香港廳舉行記者會。
美國聯準會(Fed) 一如市場預期降息1碼 ,但現在的關鍵問題是,在還沒完全馴服通膨猛獸之前,又將迎來一位政策走向可能激發物價衝高的總統,貨幣政策會不會受到影響?再次落入川普手中的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又該如何因應?
COP29將在11日(一)起於亞塞拜然舉辦,台灣科技媒體中心5日邀請三位專家分享今年國際上的討論重點,學者專家普遍認為今年COP29的討論將以財務與資金分配為重,輔以敦促各國提出更嚴格的國家自訂貢獻(NDC),還有建立城市韌性、保育生物多樣性與自然解方等目標,為本次會議亮點。
聯合國氣候大會即將於11日至22日在台灣不熟悉的亞塞拜然首都巴庫開議,這場會議成為台灣公私部門最多人想去,卻因為主辦國簽證取得不易、持我國護照有無法入境的疑慮,而紛紛打退堂鼓最明顯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