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2.0關稅之戰:「交易外交」回歸,川普翻弄世界
美國候任總統川普的戲劇性交易外交已經拉開序幕。川普宣佈2025年1月20日上任後將對中國、墨西哥和加拿大徵收額外關稅。這種向相關國家提出要求並迫使其讓步的做法是川普的慣用手段。全球經濟將再次被川普的強硬交易所擺佈。
川普將額外關稅定位為針對合成毒品「芬太尼」從中國經由墨西哥和加拿大流入美國的反制措施。此外,從墨西哥邊境等地湧入的非法移民也被視為問題。他主張將持續徵收額外關稅,直到阻止芬太尼和非法移民的流入。墨西哥、中國和加拿大在美國的進口來源地中排名第1~3位,三國加起來佔到所有進口額的4成。
川普在2017年執政時也對從中國進口的多種商品加徵了額外關稅。美國以中國侵犯美國企業智慧財産權為由,根據《貿易法》第301條實施了製裁措施。
在2018年7月的第1輪關稅中,以汽車相關産品為中心,對相當於34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産品徵收了25%的關稅。在第4輪對半導體和家電等産品也加徵關稅,2019年還宣佈進一步提高稅率。中國也與美國磋商的同時,對美國農産品和汽車産品等徵收了報復性關稅。川普透過與中國的磋商,接受了交易。 2020年,作為中國購買美國農産品和能源的交換,美國就推遲提高關稅和降低部分商品的稅率達成協定。
以額外關稅為武器、逼迫相關國家接受要求,是川普喜歡使用的手法。也有可能根據對方的讓步,推遲徵收關稅。 川普在第一次執政時的2019年5月也表示,由於墨西哥打擊非法移民的措施不力,將對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當時,他試圖根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徵收關稅。該法賦予總統在威脅美國的緊急情況下監管商業活動的權力。
在徵收關稅的3天前,墨西哥加強打擊非法移民這項交易達成,美國取消了啟動關稅的計畫。川普此次表示,將簽署總統令以提高關稅,但沒有透露具體的做法或法律依據。
2018年基於《貿易擴大法》第232條,川普聲稱汽車進口構成安保威脅,表示將對從日本、墨西哥和加拿大等進口的汽車徵收額外關稅。在隨後的貿易談判中,美國從日本獲得了農産品關稅下調的條件,並承諾不徵收汽車關稅。
在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審查中,美國從加拿大和墨西哥獲得了有利條件,並推遲了對汽車加徵關稅。 2020 年,接替《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自由貿易協定《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USMCA)生效。
有分析認為,各國領導人為了避免對本國産生負面影響,此次可能也將再次與川普探討達成協定。加拿大《環球郵報》報導稱,在川普宣佈加徵關稅後,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與川普進行了2小時的電話會談。特魯多告訴川普,與墨西哥相比,從加拿大到美國的移民數量相對較少。 特魯多暗示將與美國談判,但不包括墨西哥,以避免有關中國商品從墨西哥通過加拿大在無關稅的情況下流入美國的批評。
由於《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將在2026年進行修改,川普也有可能提出苛刻的要求。墨西哥總統辛鮑姆對川普的態度表示警惕,「我們正在準備應對可能發生的變化和不利情況」。
對於此次未成為協定對象的國家和地區來説,焦點是川普在競選承諾中提出的引入統一關稅能否實現。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在10月份的報告中指出,僅通過總統許可權就可以徵收關稅。川普重啟戲劇性的交易外交,將讓自由貿易體制再次倒退,動搖多邊合作框架。
摘自日經中文網
延伸閱讀:
川普關稅大刀 砍向中墨加
美國準總統川普宣告上任首日,即點燃關稅戰火!他以解決非法移民及毒品問題為由,將對北美貿易夥伴加拿大和墨西哥全面徵收25%關稅,中國產品則額外加徵10%關稅,這項措施持續有效,直到芬太尼(Fentanyl)等毒品及非法移民不再入侵美國。美元受此激勵勁彈,亞股、亞幣倒成一片。
此舉等同推翻他首任簽署的《美墨加協定》(USMCA)。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事務專家普拉薩(Eswar Prasad)指出,川普聲明意味美國將進入貿易保護主義新紀元,將關稅當成國際外交工具,對美國乃至全球貿易帶來破壞性影響。
針對大量毒品從墨西哥邊界流入美國,川普矛頭也指向中國未兌現協助打擊芬太尼等毒品承諾,在第一任期時,川普政府對中國多數商品課徵25%關稅,若明年1月上任後再加徵10%,多數中國商品進入美國市場將被課徵35%關稅。
ITC Markets資深外匯分析師卡洛指出,「川普上個月才說,關稅是字典裡最美麗的詞彙,他會這麼做不令人意外,只是時機問題。」
川普關稅大刀將開鍘 台廠墨西哥合作案恐受衝擊
路透社彙整出在墨西哥設有生產據點,可能受到川普上任後祭出新關稅影響的製造業者,其中包括專業電子代工製造商鴻海與人工智慧(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在墨西哥的合作案、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供應商、中國汽車製造商及其供應商,以及日本、韓國汽車製造商。
鴻海
全球最大專業電子代工製造商鴻海目前正和輝達合作,以在墨西哥興建1座超大AI伺服器工廠。該廠擬於明年初開始量產,並搭配輝達最新強力AI晶片系列Blackwell的液冷伺服器。
聯想
中國電腦製造商聯想在墨西哥的蒙特雷(Monterrey)設有1個大型生產據點。該廠曾於2021年擴張,專門生產伺服器和其他資料中心產品。聯想2021年曾表示,該公司所有供應北美市場的資料中心產品皆於蒙特雷生產。
樂金電子公司
韓國的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在墨西哥設廠,生產電視、家電和電動車零件。樂金電子今天表示,目前正評估各種可能性,其中包括貿易政策變化。
特斯拉供應商
特斯拉2023年鼓勵其中國供應商在墨西哥成立工廠,主要供應特斯拉原本計劃在墨國成立的超級工廠。特斯拉原先計劃2025年初在墨國開始生產,但後來轉而擴張旗下德州廠。
中國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
部分中國汽車零件製造商,如汽車座椅製造商延鋒,已在墨西哥生產多年,以供應為降低成本轉至墨國生產的美國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和日本豐田汽車(Toyota)。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一直在墨國物色設廠地點,但稱該廠將供應國內市場,不會生產銷往美國的汽車。中國的江淮汽車2017年開始與墨西哥吉安特汽車(Giant Motors)在墨國合資設立組裝廠。上海汽車集團旗下的明爵(MG)今年8月宣布打算在墨國設廠。
日、韓汽車製造商
本田汽車(Honda Motor)墨西哥廠高達8成的產量銷往美國市場。本田營運長青山真二(Shinji Aoyama)本月稍早警告,若美國向從墨國進口的汽車徵收永久性關稅,該公司將必須考慮轉移生產據點。
日產汽車(Nissan Motor)在墨國設有2座廠,生產出口到美國市場的Sentra、Versa和Kicks等車款。日產今年前9個月在墨國生產近50萬5000輛車。該公司未揭露出口美國市場的汽車數量。
豐田汽車(Toyota Motor)在墨國的生產規模較小,該公司在墨國設有2座廠,專門生產Tacoma皮卡車。豐田去年在美國銷售逾23萬輛Tacoma,占該公司美國市場總銷售約10%。豐田過去在美國境內生產Tacoma,如今全部轉自墨國進口。墨國廠產量大多出口到美國。
馬自達(Mazda)去年從墨西哥出口到美國的汽車約12萬輛。馬自達社長毛籠勝弘(Masahiro Moro)本月稍早表示,關稅議題「不是問題」,企業可自行解決。該公司將檢視相關細節後,再決定如何反應。
韓國的起亞汽車(Kia Corp)在墨西哥設有1座廠,除生產自家汽車,也替關係企業現代汽車(Hyundai Moto)生產休旅車Santa Fe,出口到美國市場。
川普的墨西哥關稅將如何損害歐洲汽車產業
2023年美國從墨西哥和歐盟進口的乘用車和汽車零件將達到數十億美元。一些保護
歐洲每年在美國的汽車投資達數十億美元。(1 美元 = 0.9532 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