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在我們那個時代,都稱呼大學裏親近的老師叫先生而不名,這是一種混合日本式與民國式的流行說法。從當他學生到同事,有一段長時間,楊先生都留平頭,訪客甚多,有慕名而來,有參與或關心民主運動的,那時的他全心研讀心理學,而且什麼都涉獵,主張一個學系要五臟俱全,從生理到社會、從正常到異常、從嬰孩到老人、從個體到集體,要不然體會不出心理學真正精神之所在,我們也都要教多類課程,認為理所當然。當有了總體性的了解後,便亟思真正走入主流之中,...

時為成大副校長兼社科院長的志欽先生,為籌辦南北奔波,為議題設計與延攬學者忙碌,擔任主持人,調和、凝聚共識,發表論文或評論中,他那盡情展現學者本色與回國當以知識報國的熱忱,於我至今難忘。

我本已預定好要出席3月29日在成大醫學院的黃崑巖教授追思會,奈何當天不預期的入院治療,希望能用文字來表達一點懷念之情。

黃教授是醫界前輩,跟他比較熟悉是從2002年初我到教育部之後,那時他受聘為教育部醫教會常委,又負責TMAC事務,當年三月赴美答辯通過台美兩套醫學教育及評鑑可相比擬之審議,黃教授快樂之情溢於言表,並於四月在國賓飯店以教育部名義召開記者會對外宣佈。台大醫學院早期並未能全然認同TMAC實驗階段之作法,但依黃教授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