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中國大陸自年初疫情解封後,經濟復甦乏力,為挽救疲弱的經濟,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昨天祭出「雙降息」,在不到三個月內二度調降一年期(中期)和七天(短期)政策利率。人行指出,這次調整是要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市場解讀,人行無預警「降息」,顯示大陸經濟前景堪慮,當局必須更大力度救經濟。

大陸經濟只能靠內需

大陸經濟出現警訊,加上不動產開發商碧桂園、資產管理公司中植系旗下的中融信託接連爆發財務危機,...

中國商務部14日公布,即日起對台灣生產的聚碳酸酯進口中國大陸,課徵16%到22%的臨時性 反傾銷稅 ,台化(1326)、奇美等指標廠商出貨直接受影響,也衝擊台灣石化產業的競爭力。大陸此時做出這項決定,警示意味濃,政府要有應變措施。

反傾銷稅主要是制裁外國廠商低價銷售行為,雖然只是針對個別企業,但稅率偏高,有時甚至高達三位數。所以產品一旦被課徵反傾銷稅,即使屬於臨時性質,廠商也會立即面臨成本驟升及風險增加;通常在進口巿場占有率驟然下滑...

兩岸關係緊繃之際,大陸商務部14日公布,認定列為ECFA早收清單的台灣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簡稱PC)原料存有傾銷,8月15日起將以保證金形式,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台化、奇美等我方業者遭到對岸點名。由於大陸是台灣聚碳酸酯出口最大市場、占比近八成,業界正密切關注後續效應。

根據陸媒報導,大陸商務部官網14日公告,15日起將對自台灣進口的聚碳酸酯產品,課徵臨時反傾銷保證金。業者在進口台灣公司生產相關產品時,...

政府正在研擬人工智慧基本法,預計 9 月初提出草案,將包含 AI 相關法制、倫理規範、產業促進原則等。行政院召集了國科會、通傳會、文化部、數位部等相關部會,研議立法規範加以納管。

供應鏈變得更加混亂和不透明

8 月 9 日, 拜登總統公佈了他在美國對華經濟戰中的最新武器。新規定將監管私營部門在海外的投資,而對中國最敏感技術的投資將被禁止。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擁護者採取此類限制措施,是美國經濟政策發生深刻轉變的最新跡象,因為美國正在應對日益自信和具有威脅性的競爭對手的崛起。

幾十年來,美國一直為貿易和資本的全球化歡呼雀躍,這在提高效率和降低消費者成本方面帶來了巨大的好處。...

全球企業業績時隔1個季度出現了利潤減少。2023年4~6月凈利潤同比下降3%。中國經濟低迷波及全球,材料、化工和電子等行業的利潤減少。另一方面,美國大型科技企業實現復甦,規模達到整體的1成。 由於歐美的利率上調,銀行等金融企業也實現了利潤增長,構成支撐。如果中國的經濟停滯持續,今年下半年全球的企業業績有可能進一步停滯不前。

利用QUICK FactSet的數據,統計了日美歐中等的約1萬1000家主要上市企業(...

据路透社報導;圍繞美國對中國的投資,拜登政府將首次實施廣泛限制

美國政府8月9日發佈消息稱,將引進限制美國的企業和個人在中國投資的新制度。將以尖端半導體、人工智慧(AI)和量子技術為對象。要求必須向美國政府申報,禁止與中國軍事開發等相關的投資項目。 隨著新制度實施,美國的對華限制將不僅限於商品,還拓展至資金流動。 對象為基於併購(M&A)、私募股權投資、風險投資與合資業務等的在中國的新增投資。不僅適用於美國國內,...

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 林祖嘉 4日在「2024台灣總統 大選 與中美關係的互動與影響論壇」中表示,大陸對台灣提出的2455項貿易壁壘調查,會是台灣要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一個關鍵問題與障礙。

兩岸圓桌論壇協會3日舉辦「2024台灣總統大選與中美關係的互動與影響論壇」,論壇中發布相關民調顯示,在發展與中、美之間關係問題上:16.5%民眾認為發展與大陸關係重要,34%認為發展與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