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天至央行考察「選擇性信用管制實施成效」,央行表示,管制措施實施後,有助抑制投機炒作,受限貸款成數下降、利率提高。不動產貸款逾放比低、集中度低,風險控管良好。為讓信用資源有效配置及合理運用,央行將密切關注房市發展情形,與相關部會合作,滾動檢討以維持金融穩定。
彭博資訊報導,新冠疫情與晶片等科技產品的需求帶動台灣出口持續強勁,這可能使台灣直到明年都難以脫離美國財政部的匯率操縱觀察名單。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對世界經濟造成嚴峻衝擊。由於貨幣政策—尤其利率政策的施展空間有限,財政政策成為紓困及挽救經濟的主要工具。許多國家在極短時間內,執行了前所未有大規模的措施。依據國際貨幣基金(IMF)推估,累計至2021年3月中,因應疫情的財政擴張達全球GDP的15.3%,全球政府舉債也從2019年佔GDP的84%跳升至2020年的97%。
綜合媒體報導,IMF史上規模最大一次的SDR分配將自23日起生效,IMF總裁撰文表示,特别提款權不是靈丹妙藥,它必須作為更廣泛的多個國家和國際機構參與的共同行動計劃的一部分。更應將竭盡全力確保本次歷史性的、用途廣泛的特别提款權分配,在推動強勁、可持續的全球復甦中發揮它的作用。
台灣玉山科技協會政策白皮書指出,台灣金融科技圈近五年獲投資約1.57億美元、國發基金僅投資一家新創,台灣似已失去投資金融科技的先機,5大因素擋關,使金融科技難跨步,並要求金管會加快檢討STO。
「房地合一稅2.0」已經於7月1日正式上路,但立法委員張其祿今(24)日表示,就目前房市現況來看,政府的打炒房措施似乎未見成效,房地產價格仍在失控飆升之中,且尤其嚴重的是,短期交易都未能因「重稅」而阻遏,而賣家早已將重稅成本轉嫁予下一手的買家,以致房價更是堆疊飆升,使青年世代幾乎對買房絕望,也因此導致了「少子化」等國安問題,再不解決,將會炒房炒到亡國。
據全美企業經濟學家協會(NABE)最新調查,超過半數受訪經濟學家認為,聯準會(Fed)刺激經濟的強度過大,是疫情爆發來首見,與春季調查的結果大相逕庭,反映出對美國通膨升溫的憂慮日增。
聯亞生技申請緊急授權許可(EUA)被駁回六天後,董事長王長怡22日親上火線召開記者會,批評政府採用「僅取單一時間點」的免疫橋接方法,作為最重要且唯一比對標準,忽略T細胞的重要性,而且用武漢株做EUA已經out of date(過時),王長怡批評「台灣怎麼這麼大膽,全球沒人敢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