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組織再造 經部新設5個署

行政院會拍板第二階段組織改造案,將推動6部會49項組改法案。而經濟部將新設5個署,包括商業發展署、產業發展署、國際貿易署、能源署和中小及新創企業署,其中因應電商、物流蓬勃發展,服務業範疇愈來愈龐大,將商業司升格為商業發展署。

行政院會5日拍板第二階段組織改造案,將推動6部會49項組改法案。而經濟部將新設5個署,包括商業發展署、產業發展署、國際貿易署、能源署和中小及新創企業署,其中因應電商、物流蓬勃發展,服務業範疇愈來愈龐大,將商業司升格為商業發展署。

這次組織改造,為使名稱統一和容易辨識,把經濟及能源部名稱改回為經濟部、交通與建設部改回為交通部、環境資源部改名為環境部。人事總處指出,隨著時代改變,因應社會發展需求,未來組改會成為常態。

這次與產業發展攸關的經濟部,組織大幅精簡,將新設5個署,為因應商業型態推陳出新和相關紓困及振興輔導需求增加,將原商業司升格為商業發展署,主管升為13職等,且併入中辦公司登記業務。至於工業局業務將進行分拆,將產業輔導、中辦工廠輔導和產業政策規劃,移入新設產業發展署,原工業局工業區組及所屬工業區管理、科技產業園區管理,則移入產業園區管理局(原叫加工出口區管理處)。

為強化政策規劃功能,國際貿易局更名為國際貿易署,且將貿調會、國際合作處併入;能源局則更名為能源署,負責能源費率審議及再生能源等新能源政策規劃;中小企業處則因應新創企業發展更名為中小及新創企業署。

此外,原投資處和投審會本有意合併,但在野時力反對,認為招商後由同一單位審查,有球員兼裁判之虞,最後二單位不整併,投資處更名投資促進司,投審會更名投資審議司。而督導管理國營事業的國營會,也改制為國營事業管理司。至於五單位署長一律為13職等,官員說,調整後經濟部組織更精簡,服務產業可望更有效率。

另內政部部分,營建署將走入歷史,分拆為國土管理署和國家公園署,由國土管理署承擔大部分原有營建署業務。

交通部為大力發展觀光,提升觀光局位階為觀光署,中央氣象局也升格為中央氣象署。

為因應氣候變遷,環保署升格為環境部,轄下新設氣候變遷署、資源循環署、環境管理署等單位。氣候變遷署主要負責氣候變遷議題、資源循環署負責改善事業廢棄物處理。毒物和化學物質局則更名為化學物質管理署。

受矚的是,2025走向非核家園,參考國際對核安管制機關組織設計,將原能會調整為獨立三級機關的核能安全委員會,設於行政院轄下。

相關新聞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
 台灣是否要成立「主權財富基金」爭論多年,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於立法院答詢時表態,很想成立主權基金,將請中央銀行、國發會、財政部、...
近期市場開始討論美國「關稅戰」演變為「貨幣戰」的可能性,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於立法院答詢時直言,現在政府心理已有準備,「...
 環境部長彭啟明24日首度提出美國《關稅》政策對淨零推動有三大衝擊影響,企業受關稅影響對減碳投資觀望。他說,卓揆已指示要對企業「堅定又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