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轉向「交易模式」,尋求與中國達成經濟協議

在新一輪美中貿易談判即將於下周舉行之際,美國總統川普(Trump)日益將重心放在如何與北京方面達成一筆經濟交易上,著眼於為美國企業和技術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今年大部分時間裡,川普政府一直利用關稅壓力來推動供應鏈遷出中國。其目標是削弱北京的地緣政治影響力,並迫使美國企業把製造業崗位遷回美國。

熟悉白宮想法的人士稱,現在川普想做交易。白宮眼下正積極鼓勵中國購買更多美國技術,本月取消輝達(Nvidia) H20人工智慧(AI)晶片對華銷售禁令便是最明顯的例證,此舉逆轉了一項旨在保護美國國家安全的政策。

曾在川普第一個任期內擔任副國務卿的斯蒂芬·比根(Stephen Biegun)說:「總統希望達成一項經濟協議,他正極力推動談判這項協議。」在回應《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提問時,白宮副新聞秘書安娜·凱利(Anna Kelly)說:「川普總統的第一直覺永遠是外交,作為‘交易撮合之王’(Dealmaker in Chief),他總是希望為美國人民爭取到更好的協議。」

凱利說,本屆政府正「致力於為美國農民和工人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為美國消費者建立安全的供應鏈」。她補充說,中國已經恢復向美國出口稀土磁體。

在川普對中國加徵高額關稅後,北京方面曾限制稀土出口。目前,美國對中國輸美商品徵收的關稅在30%至50%之間,高於近日與越南、日本和印尼談判達成的關稅水平。此外,川普政府已在向一些國家施壓,要求它們建立所謂的關稅堡壘,以防止中國商品經由這些國家領土轉運進入美國。

至於美國將如何監控經由第三國轉運的中國商品,具體細節尚無法確定。中國已表示,將對任何以犧牲中國利益為踏板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進行報復。據與中方官員有接觸的人士稱,由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經濟事務主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率領的中方談判代表,可能會在未來與川普團隊的磋商中提出這一議題。

相關外交努力已經展開,中美高層官員目前正就川普與習近平可能舉行的峰會進行商談。一個選項是兩人在10月份亞太地區領導人會議的間隙舉行會晤。川普周二表示,他可能「在不遠的將來」與習近平會面。川普還說,美國「與中國相處得很好。我們的關係非常好」。

現在,雙方都在爭取更多時間以談判一項全面協議。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稱,他將於下周初在斯德哥爾摩與中方官員會面,商討延長將於8月12日到期的關稅休戰協議。

他表示,與中國達成協議的一個關鍵要素涉及中方購買更多美國產品。「我們希望他們開放市場,」貝森特周二對福斯商業新聞網(Fox Business)表示。「他們擁有14億人口和非常高的儲蓄率,有潛力成為一個龐大的消費型經濟體。」

到目前為止,習近平對改變中國以國家主導為核心的經濟模式幾乎沒有表現出興趣,這種模式鼓勵國內過度生產並將產品出口海外。相反,中國最近為提振疲弱增長而採取的行動依然沿用舊有模式,例如繼續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其中一個估計耗資至少1,700億美元的新水電大壩項目尤為引人注目,還包括一項幫助家電和電子產品製造商清理過剩庫存的「以舊換新」計劃。

這就引發外界質疑,川普政府是否能真正促使中國大幅增加農產品和工業品的採購,而這正是川普第一個任期內與北京方面達成的貿易協議所尋求的目標。中國未能兌現在2020年的這項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對此類產品的採購承諾。

即將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會談是美中之間一系列高層會晤中的最新一輪。今年5月在日內瓦的會談促成中美雙方就高額關稅問題暫停交鋒90天。上個月在倫敦的後續會議促使雙方放鬆了一些出口管制。美國放寬了對噴氣發動機和晶片設計軟體的出口限制,中國則恢復了稀土磁鐵的出口。

川普政府最近逆轉與晶片相關的出口管制,在華盛頓和其他地方引發了擔憂,擔心其會把旨在保護國家安全的工具當作談判籌碼。

前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官員、現就職於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和智庫機構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杜如松(Rush Doshi)表示,川普似乎與他的一些幕僚意見相左,後者專注於確保美國對中國擁有長期優勢。

「川普似乎專注於與中國達成一項協議以及在秋季與習近平會晤,」杜如松說。「如果總統不斷推翻自己的政策或其團隊的決定,北京方面根本不會把我們當回事。」

與川普力求達成協議的態度不同,習近平更傾向於爭取時間,以便在他所認為的這場與美國的持久戰中獲得優勢。據與中方官員有接觸的人士透露,為此,北京方面計劃向川普團隊拋出一些「誘餌」,包括增加對美國農產品、能源和其他產品的採購,以及加大中國在美製造業投資。對於川普實現美國再工業化的目標而言,這一提議可能具有吸引力。

作為交換,中方還可以在接下來的談判中提出,應允許中國購買真正需要的商品,例如目前受出口管制影響的美國晶片和其他科技產品。

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中國項目主任孫韻(Yun Sun)在談到華盛頓最近的事態發展時說,中方認為目前的情況比他們預期的要好,川普想要達成協議,而中國也願意奉陪。

相關新聞

卡達首都多哈(Doha)在台北時間9日晚間傳出爆炸聲,雖然尚不清楚爆炸物是什麼,但透過社群分享的影片顯示,能清楚看見市區冒出濃煙,...
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4日動員裝甲車進入艾拉貝爾(Ellabell)的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 Co)與LG能源解決方案(LG...
共同社7日報導, 日本 首相 石破茂 召開記者會,表明將辭去其兼任的 自民黨 總裁(黨魁)職位。他說,美日關稅談判已告一段落,...
國際投資大行高盛近日發表報告表示,儘管中國大陸自15年前開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以來進展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