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管局余偉文關注穩定幣點石成金炒作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在《匯思》撰文再談穩定幣,表示將於下周公布「穩定幣發行人發牌制度」的摘要說明,文件會闡述金管局接受和處理牌照申請的安排。余偉文提到,觀乎一個月來市場和社會上對穩定幣的討論熱度,降溫力度仍需加強,又表示值得關注泡沫化趨勢。
余偉文表示,近期隨著穩定幣概念的熱炒,市場出現了過度亢奮的情緒,一些上市公司,不管本業與穩定幣或者數碼資產是否相關,只要宣稱有意開拓穩定幣業務即「點石成金」,股價即應聲上漲、股票交易量大增之餘,公司知名度亦得以大大提升。其實,我們早前已明確表明,在初階段充其量只會批出數個穩定幣牌照,換言之,失望者不在少數
即使獲發穩定幣牌照 短期盈利都有一定不確定性
余偉文續稱,即使取得牌照,基於希望穩步發展的考慮,加上初期所需要的資源投入,對公司短期盈利的貢獻會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希望投資者在消化市場「利好」消息時保持冷靜和獨立思考。
他又表示,至今已有數十家機構主動接觸團隊,有的明確表示有意申請穩定幣牌照,有的屬於初步探路性質。總結這些接觸的經驗,很多只停留在概念階段,缺乏實際的應用場景,無法提出切實可行的具體方案和落實計劃,更遑論具備管控風險的意識和能力。一部分能提供應用場景的,機構本身卻缺乏發行穩定幣的技術和管控各類金融風險的經驗和能力。參與穩定幣可以有多種模式,對於這類機構而言,較實際的做法似乎是與其他穩定幣發行機構合作,提供應用場景,而非追求作為發行主體。
他表示,《穩定幣條例》通過以後,馬上就落實條例的監管和反洗錢兩份指引徵求市場意見,目前正根據反饋意見適當調整指引的要求,爭取在7月底公布。
余偉文「行穩致遠的穩定幣」全文:
一個月前,我在這個欄目談到如何推動穩定幣在香港穩妥、可持續發展,並提出應為穩定幣熱潮降降溫。觀乎一個月來市場和社會上對穩定幣的討論熱度,降溫力度仍需加強。今天我想從監管角度再談談我們的看法,以及下一步如何按照穩妥、可持續的原則落實《穩定幣條例》。
穩定幣作為新興的支付工具,並通過監管而逐漸進入傳統金融體系,有積極的意義,公眾對它的功能和發展前景感興趣並有所期待,正常不過。但是,我們有必要防範市場和輿論過度炒作,最近有一些現象值得我們關注。
一是過度概念化。圍繞穩定幣的討論容易集中於其對傳統金融特別是支付體系的顛覆作用,但是一旦要由虛入實,從概念和理論層面轉到應用場景和具體安排,就出現明顯落差。以香港的經驗為例,至今已經有數十家機構主動接觸金管局團隊,有的明確表示有意申請穩定幣牌照,有的屬於初步探路性質。總結這些接觸的經驗,很多只停留在概念階段,如提出要提升跨境支付效率、支持Web3.0發展、提升外匯市場效率等願景,但缺乏實際的應用場景,無法提出切實可行的具體方案和落實計劃,更遑論具備管控風險的意識和能力。一部分能提供應用場景的,機構本身卻缺乏發行穩定幣的技術和管控各類金融風險的經驗和能力。參與穩定幣可以有多種模式,對於這類機構而言,較實際的做法似乎是與其他穩定幣發行機構合作,提供應用場景,而非追求作為發行主體。
但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是泡沫化趨勢。近期隨著穩定幣概念的熱炒,市場出現了過度亢奮的情緒,一些上市公司,不管本業與穩定幣或者數碼資產是否相關,只要宣稱有意開拓穩定幣業務即「點石成金」,股價即應聲上漲、股票交易量大增之餘,公司知名度亦得以大大提升。其實,我們早前已明確表明,在初階段充其量只會批出數個穩定幣牌照,換言之,失望者不在少數。而即使取得牌照,基於我們希望穩步發展的考慮,加上初期所需要的資源投入,對公司短期盈利的貢獻會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希望投資者在消化市場「利好」消息時保持冷靜和獨立思考。此外,我們注意到最近已經出現了借推銷數碼資產和穩定幣進行的詐騙行徑,令民眾蒙受損失。《穩定幣條例》8月1日生效,按照條例規定,自生效日起,向香港公眾宣傳推廣任何無牌穩定幣,均屬違法。希望市民提高警覺,以免誤墮法網;這段時間如果有人向你宣傳推廣無牌穩定幣,亦必須保持警惕。
穩定幣也是近期各國央行和金融監管當局討論較多的課題,討論的焦點集中在穩定幣的內在和外溢風險,包括對傳統金融市場和銀行的影響,但更大的關注點在於如何避免穩定幣被不法分子利用作洗錢工具,特別是在跨境使用的場景。俗稱「央行的央行」的國際清算銀行在最新的年度經濟報告中,就用了不少篇幅強調防範穩定幣洗錢風險的重要性。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監管水平一向以穩健見稱,在國際上也有良好的聲譽。《穩定幣條例》通過以後,我們馬上就落實條例的監管和反洗錢兩份指引徵求市場意見,目前正根據反饋意見適當調整指引的要求,爭取在7月底公布。我們預期最終的定稿與諮詢草稿不會有太大的調整,而鑑於國際監管的共同關注,在反洗錢方面會訂立更嚴謹的要求,盡量減低穩定幣成為洗錢工具的風險,務求讓香港穩定幣市場有序健康發展。
張弛有度是一種監管藝術。較嚴謹的監管要求難免會限制穩定幣業務在短期內大幅擴張的可能性,業界因此會有反響,這是預期之中。畢竟受監管的穩定幣業務處於起步階段,先嚴,走穩,然後按照實踐經驗再適度放鬆,較諸起步過鬆然後收拾亂象,明顯更有利於市場和發行機構的持續健康發展。當然,我們要確保各種監管要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為發行機構創造能夠站穩成長的空間。
我們亦注意到近期市場上對申請程序有不少的傳言,我們將於下周公布「穩定幣發行人發牌制度」的摘要說明,文件會闡述金管局接受和處理牌照申請的安排,有興趣的人士請保持關注。
延伸閱讀:
香港金管局:下周公布《穩定幣發行人牌照》制度、申請辦法!條例8月生效
以發行穩定幣的詐騙已經開始猖獗,香港金融管理局 (HKMA) 總裁余偉文 7 月 23 日表示,《穩定幣條例》將於 8 月 1 日生效,未來任何無牌穩定幣的宣傳或銷售,都將構成違法行為。這場以「穩定」為名的改革,香港正式把數位資產納入傳統金融的風險管理框架。
新法上路:無牌即違法
條例聚焦「法定貨幣參考穩定幣」(FRS),凡在香港發行或向香港居民推廣的港幣、美元等掛鉤幣,都須持有金管局牌照。證券、NFT、中央銀行數位貨幣 (CBDC) 和遊戲代幣則不在規範之列。余偉文提醒,過往已有民眾因誤信高利息承諾而損失鉅款。
金管局下週將公布發牌摘要說明,並給市場六個月過渡期;過渡期內,無牌產品禁止向散戶推廣。
監理重點整理
- 牌照優先:所有發行商實體必須獲得 HKMA 牌照,方能在香港發行或宣傳法定貨幣參考穩定幣(FRS)。涵蓋所有掛鉤港元的穩定幣,不論發行地點。
- 資本要求:申請牌照者須在港設立公司或辦事處,實繳資本不得低於 2,500 萬港元,顯示監管對財務韌性的高度要求。
- 完全抵押:所有穩定幣必須以 100% 優質且高流動性資產(現金或政府債券)作抵押,並與發行人其他資產隔離管理,確保持有人可隨時按面值贖回。
- 網路安全:私鑰需存放於防竄改環境,交易平台須維持資產隔離、密鑰保護與審計日誌,降低駭客與內控失誤風險。
若發行人破產,持有人對抵押資產享有直接求償權,這項監理設計被視為法律層面的「最後防線」。
「邀請制」發牌
不同於一般公開申請途徑,HKMA 採「分階段、邀請制」,當前超過 40 個實體表態有意投入,首批卻僅預計核發「個位數」的穩定幣牌照。香港當地市場解讀為寧缺勿濫,先引進資本實力與合規文化皆強的業者,建立示範標準,再循序擴大。
起底香港穩定幣的「四方混戰」
近日央行總裁潘功勝的表態,將市場對於穩定幣的討論推向了新的高峰。
在6月17日的陸家嘴論壇上,潘功勝首次公開提及穩定幣,指出區塊煉和分佈式帳本等新興技術推動央行數字貨幣、穩定幣蓬勃發展,同時對金融監管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過去6年時間裡,全球穩定幣規模大幅成長45倍,價值也從最初的加密貨幣穩定錨向跨國支付領域延展。
為迎接機遇,美國《天才法案》與香港《穩定幣條例》均對穩定幣發行人資質、監管框架、儲備金管理、合規審計等問題作出明確;
市場中的各路資本,則在不遺餘力地競逐著發行人資質,例如建達公司、軟銀集團仍在謀求泰達(Tether)股權,川普家族對USD1發行保持深度參與。
相似的情節正在香港市場上演。
信風梳理髮現,香港穩定幣雖未正式發行,但科技新貴、加密貨幣資本與傳統金融等勢力,已針對發行人資質展開競合。
綜合公開資訊與發行人資質要求,如今參與香港穩定幣角逐的,共有四方勢力:
其中最為人所知的,莫過於來自內地的網際網路資本,包括入圍首批沙盒測試的京東(9618.HK),已經明確表態申請意圖的螞蟻集團;
第三方是同樣入圍首批沙盒測試的圓幣創新,與其背後的網路金融與「幣圈」勢力;
第四方則來自香港本土老錢勢力,由渣打香港、Web3企業安擬集團,與「小超人」李澤楷旗下的香港電訊(6823.HK)共同構成。
2024年7月,京東幣鏈、圓幣創新,以及渣打香港、安擬集團、香港電訊組成的聯盟,獲批進入金管局首批穩定幣發行人沙盒測試;
「螞蟻系」的螞蟻數科、螞蟻國際,則在近期表態將在香港申請穩定幣發行。
金管局先前曾對沙盒測試表態稱,試點目標是保證穩定幣在港發行機構測試運作計畫,與監管作雙向溝通,但這並不是申請穩定幣發行人牌照的先決條件。
這意味著上述四方勢力,今天仍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