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峰會達成稀土供應機制

 在川普2.0關稅戰壓力下,中國與歐盟正分別和美國談判之際,中歐峰會24日在北京登場,針對近期中國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對歐盟製造業及半導體產業「卡脖子」,在本次峰會獲得解套。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歐盟與中國達成新的「稀土出口供應機制」,紓解歐洲對北京出口限制的疑慮,這對重建雙邊貿易信任至關重要。

 綜合外媒報導,今年是中歐建交50年,雙方都希望能藉峰會解決棘手的經貿問題。歐盟去年10月以中國電動車獲取補貼為由,決定加徵制裁關稅,中國則對歐洲白蘭地與乳製品祭出反傾銷調查。此後中歐在分歧議題上拉鋸,難有實質進展,歐盟更以此為由,6月份對「中歐高層經貿對話」突然喊卡,中方隨即更改行程,將原本為期兩天的峰會,縮短為一天,反映低迷的雙邊關係。

 本次峰會登場前夕,歐盟表示將在中歐峰會期間,就稀土出口管制與烏克蘭戰爭這兩大極為關鍵的議題,向中國領導人施壓。

 據南華早報24日晚間報導,歐盟與中國就稀土出口機制已達成協議,范德賴恩指出,「我們達成了一項新協議,將升級現有的出口供應機制。換言之,若出現瓶頸,這套升級後的機制可立即檢視問題並加以解決。」

 報導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4日會見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和歐盟理事會主席柯斯塔(Antonio Costa)時表示,中歐都是主張多邊主義,「當前歐洲面臨的挑戰不是來自中國,國際形勢愈是嚴峻複雜,中歐就愈要加強溝通。」

 范德賴恩則指出,中歐關係正處於重要的轉折點,隨著雙方合作的加深,失衡問題日益突出,重新平衡中歐雙邊關係至關重要,中方應「拿出具體解方」。柯斯塔則進一步表示,雙方需要在貿易和經濟相關問題取得實質進展。

 緊接著,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與范德賴恩、柯斯塔共同主持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李強表示,雙方可以打造「升級版」中歐出口管制對話機制,保證中歐產供鏈穩定。范德賴恩和柯斯塔則表示,將加強歐中出口管制合作,共同維護產供鏈穩定。峰會後,中歐領導人發布關於應對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

 

相關新聞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川普以 IEEPA「緊急狀態」對全球加徵關稅,引發濫權爭議。學者指出貿易逆差屬長期可預期現象,不符 IEEPA 要求,...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近日發布《排放差距報告》(Emissions Gap Report),對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進展發出嚴峻警告。...
在全球地緣政治局勢變動與美國推動半導體供應鏈本土化的背景下,以台積電為首的台灣半導體大廠紛紛赴美設廠,帶動相關供應鏈業者在美國形成產業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