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成立主權基金 強調經濟要有三個「兼顧」

賴清德總統昨(20)日發表就職周年談話,宣布台灣將成立主權基金,「打造國家級投資平台,現在是非常理想的時刻」;提到財經政策,他表示台灣經濟要有三個「兼顧」,兼顧出口與內需、科研與傳產、軟體與製造。賴總統昨日就職滿一周年,於總統府發表談話,回顧一年來的國際經貿政策,並談及經濟發展策略、能源政策、台美談判等。

賴總統指出,台灣的經濟路線很清楚,會以市場為導向,與更多民主自由國家市場連結。他認為,台灣的經濟體質必須調整,有三個兼顧:要兼具出口導向與擴大內需,兼顧科技研發實力與傳統產業升級,兼備強化軟體發展與生產製造。

賴總統表示,台灣要繼續發揮優勢,吸引國際廠商來台投資合作。這幾年來,美商英特格高雄新廠、美光台中四廠,以及Google在台灣設立的海外最大研發中心,都陸續啟用。此外,超微、輝達和美國雲端運算大廠持續布局台灣,輝達19日也宣布將在台灣設立海外總部。透過這些跨國合作,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參與國際研發,將打造台灣成為更堅韌的經濟體。

賴總統提到,未來政府將成立推升台灣經濟發展動能的基金。對外要放眼全球,投資國際市場,政府將成立主權基金,打造國家級投資平台,充分運用台灣產業優勢,由政府主導,協同民間企業的力量,布局全球,連結AI時代的主要目標市場。

對內則要深耕在地供應鏈,強化產業因應變局能力,政府將提升國發基金功能,達到產業再造的目標,協助國內產業及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鞏固國內產業的根基。

媒體提問,政府為何認為現在是成立主權基金的好時機、未來是否用於對美投資?賴總統表示,政府現在提出主權基金規劃,是基於國際經濟戰略布局,考慮到前瞻性、變化性,並考慮國內產業在全球布局,現在是一個非常理想的時刻,才會提出來因應整個國際經濟情勢變化。主權基金功能主要是對外投資,未來將提出立法,希望能獲朝野支持。


延伸閱讀:

學者:主權基金管理單位一定要中立

 

 行政院將主導協助國內產業在全球布局,要求國發會、央行以及財政部、主計總處等,共同提出具有前瞻性專案與立法規劃,研議後續推動與進行方向。學界提醒,主權基金有戰略目的,不建議動用外匯存底、或政府提撥預算,最適切來源是稅收超徵,此外,主權基金的管理單位一定要中立。

 總統賴清德20日宣示將成立主權基金後,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20日說明,基於國際經濟戰略布局,並因應整體國際經濟情勢的變化,政府將打造國家級的投資平台,在實際推動進度上,政院會請國發會、央行以及財主單位,共同列出具有前瞻性及必要性的專案以及立法規劃,再研議後續推動與進行方向。

 對此,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邱俊榮表示,「總統講的非常明確,完全沒有模糊」,政府有很強力的支持立場。至於成立主權基金需要的專法和專業機的二項要件,多個政策智庫近來一直很積極研議,估計規劃時間不會太久,成立主權基金會很順利。

 台灣經濟研究院長張建一提醒,主權基金不建議動用外匯存底、或政府提撥預算,最適切的資金來源是近年的稅收超徵,每年都有4000億~5,000億元。此外,主權基金的管理單位一定要中立,它的目標是提高國家的收益、為國家賺錢,這也是他不支持央行作為主權基金管理機構的原因。主權基金賺到的錢要用於有利國家經濟安全的政策,或投資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是AI相關。

 邱俊榮認為,成立主權基金有「現在的條件」,包括:一、台灣經濟規模大了、可投資的資金更為雄厚,二、大企業有投資海外、美國的需求,政府主權基金投資這些公司股份,和挪威等歐洲主權基金在賺台灣好公司的股息一樣,會有好的收益,更是支持台灣自己的企業走國際化。

 第三是進行高風險、高報酬決策時保持非常大的彈性,不要用央行及外匯存底,將台杉投資或國發基金等相關基金透過修法、轉型來做。最後是,專業投資團隊要給予與國際相當的高薪,因主權基金操盤難度高,否則「只給香蕉,當然只能請到猴子」。

新聞透視》打破各擁金庫 才能有台版淡馬錫

賴清德總統首提主權基金,讓這項討論多年的政策有明確方向。事實上,台灣成立主權基金只是有實無名,因台灣不缺資金、也不缺性質接近的「類主權基金」,只是關鍵在於有無獨立法源、有無專責機構管理,這是為了防範弊端,否則就只是多個「綠金庫」罷了。

早在馬政府時期,台灣就有仿效新加坡成立淡馬錫的構想,要發展主權基金,但這麼多年過去,始終卡在錢怎麼來、誰來管錢等細節喬不攏,更現實的則是,淡馬錫雖是由新加坡政府出資成立,但有民營企業的彈性,經理人薪資也相當驚人,在台灣很難被接受。

台灣雖然沒有淡馬錫,但與主權基金相似的基金從沒少過,最接近的就是勞保基金、勞退基金、退撫基金及郵政資金等四大基金,國外作法是大一統,集中火力由專人管理,但在台灣就面臨「我的錢不給你用」的現實,因為各部會各擁基金,也不想別人插手。

對政府來說,成立主權基金從來就不是要不要、而是能不能的問題,講直接點,如果賴總統登高一呼,可將四大基金「四合一」,現成的財源就在那裡,只要立專法、成立專責管理機構統籌即可,問題就在於,有沒有能耐打破四大基金門戶之見,願意「繳械」。

更何況,如果真的要比錢多,台灣不可能跟產油國,甚至中國大陸相比,就算要跟新加坡比也很吃力,規模不如人情況下,就應該更講求效率。然在台灣的現實框架中,不要爆弊案就不錯了,很少人在要求報酬率,但如果只是創造個類四大基金,那也大可不必。

央行提出仿「星韓模式」的作法,講白點就是鄰國有成功且可行前例,台灣要成立主權基金的話,照著做就好,但台灣若無法克服各部會想把金脈握在手上、各自為政格局,主權基金充其量就是個假議題,缺乏防弊機制更恐衍生弊案,更遑論成為「台版淡馬錫」了。

相關新聞

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昨(20)日開展,賴清德總統在開幕典禮致詞時表示,台灣半導體、資通訊產業、AI產業鏈相當完整,也是推動「...
賴清德總統520就職滿周年,若美國總統川普送高關稅當賀禮,總經學者表示,賴清德將面臨台灣3波經濟衝擊,包括出口熄火、投資停滯、...
新台幣連貶六天後,又重啟強勢升值行情,引發中央銀行的關注。來自外匯市場的訊息顯示,新台幣連二日飆漲,央行雙管齊下調控匯市,...
廣泛而論,主權財富基金(或稱 主權基金 )是由政府擁有、用於投資外國實體或金融資產的基金。積極尋求重返白宮的川普,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