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對等關稅/全球接招 華爾街推估四種發展

美國總統川普表示,他打算對「所有國家」實施對等關稅,「沒有聽說外傳什麼15國,十或15」。他一句話推翻4月2日公布的關稅對象可能僅限部分國家的猜測。

川普預定4月2日「解放日」啟動對等關稅,他3月30日在空軍一號上告訴記者:「會先從所有國家開始,且拭目以待。我沒有聽說外傳什麼15國,十或到15。」白宮尚未明確說明關稅細節,包括適用範圍、計算方式、何時生效或各國取得豁免的條件。川普也表示,這些關稅會考量其他國家的非關稅障礙,但尚未解釋具體如何計算。

川普說:「我們對他們的態度會比他們對我們友善得多,但這將為國家帶來可觀的收入。」美國政府預定4月1日公布貿易調查報告,屆時或許會有多一點線索。

至於字節跳動出售TikTok的協議,川普透露會在4月5日前敲定;「我們有很多潛在買家對TikTok非常感興趣;我希望TikTok能繼續(在美國)存在」。

另據美國媒體報導,川普團隊內部據傳仍在對如何課稅爭議不休;關鍵爭議之一,在於究竟要對各個貿易夥伴個別實施「對稱性」關稅,還是對幾乎所有貿易夥伴都實施「全面性」關稅。熟悉內情人士表示,近日幕僚們考慮對幾乎所有貿易夥伴都實施最高稅率達20%的關稅,但「對等式」關稅也並未退場。

近日川普一直催促團隊設計對許多國家實施較高稅率的計畫;消息人士指出,川普傾向於對擁有對美貿易順差的國家全面課稅。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哈塞特支持「對等式」關稅,認為這既有助於重新平衡美國的貿易關係,又不致加重通膨壓力;另一些幕僚認為全面性關稅能夠增加政府稅收,來抵消減稅造成的漏損。  

無論最終計畫如何,川普希望對各國有個「乾淨的數字」,政策「又大又簡單」;這可能意味著美國並不只是先針對美國最大貿易夥伴,也就是所謂的「骯髒15國」實施關稅而已。

華爾街專家有以下預測:

中國大陸關稅變更高

摩根士丹利預測,美國會進一步提高中國大陸進口貨物的關稅。川普已宣布對大陸製品徵收20%的關稅,大摩預計還會再額外加徵最高10%的進口稅。隨著DeepSeek推出,及其電動車市場蓬勃發展,大陸正逐漸成為美國的巨大威脅,也因此更成為川普加徵關稅的重要目標。

GlobalData首席經濟學家柏立茲(Steven Blitz)表示:「中國大陸希望取代美國的全球經濟和政治領導者地位。美國瞭解到,中國大陸達此目標的能力來自於商品銷美賺到的收入。對此展開攻擊,將衝擊他們成為經濟強國的能力。」

隨著中國大陸關稅稅率不斷升級,摩根士丹利預計非必需消費品類股的長期表現將欠佳,汽車、鞋類和服裝進口商可能面臨最艱難時期。由於中國仍是智慧手機、平板電腦、電腦螢幕和耳機等硬體設備的生產中心,關稅可能對百思買等零售商造成壓力。

貿易談判有迴旋空間

摩根士丹利認為,川普最終會放寬對墨西哥和加拿大輸美產品的關稅。大摩樂觀認為,墨西哥、加拿大和歐盟的部分產品處於有利的談判地位,4月2日可能是談成降低關稅協議的起點,並不是最終決定。

川普在3月初豁免了《美墨加協定》裡大部分的商品。瑞銀表示,川普有可能延長豁免,這可能濟助某些公司,尤其是汽車業者。WisdomTree Asset Management也認為,汽車關稅以及與印度等盟友的貿易談判,都還有空間。

這些例外情況可能抵消川普一些較極端訊息,為承壓的股市提供排氣閥。威爾森寫道:「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離場匝道』將有助抵消略微提高中國大陸關稅所帶來的一些風險。」

標普500指數短期內不漲

投資人盼望市場反彈,但壞消息是:波動才剛開始。摩根士丹利財富管理公司(Morgan Stanley Wealth Management) 的投資長夏雷特(Lisa Shalett)指股市沒有反彈的催化劑。由於通膨持續升溫,聯準會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降息,而「科技七雄」也不再是市場的領頭羊。

她認為,如果總經沒出現有利風向,帶動股市廣泛走高,投資人將不得不慎選個股。今年迄今,美國以外的股市表現不錯,但投資人也不該指望非美股票能持續繳出優異表現。John Hancock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共同首席投資策略師羅蘭(Emily Roland)和米斯金(Matt Miskin) 寫道:「全球股市的輪動,我們認為只能持續這麼久。不在美國上市的周期性股票今年終究會感受到全球經濟/獲利放緩」。

威爾森比較樂觀,但即使在最佳關稅情境下——中國大陸不被課徵額外關稅,歐亞貿易夥伴也獲得一些豁免——他仍認為,標普500指數近期高點會被限制在5,800至5,900間。而如果川普真的無豁免地普徵關稅,標普500指數料將保持在5,500點附近。

「科技七雄」股價會續跌

夏雷特不看好大型科技公司能很快重新站穩腳步。科技七雄今年來跌跌不休,夏雷特指出,AI的長期成長故事,正因關稅和投資人重新調整預期,而承受重壓。事實上,「科技七雄 」可能比一般標普500指數成分股更容易受到關稅影響,導致在股市波動中比大盤跌得更慘。

她最近在報告中寫道,這些是全球性公司,逾52%的獲利來自美國以外地區,相較之下,標普500指數成分股的海外獲利比則為46%。

投資人對於科技七雄投入大量的資本支出來開發AI,也抱持懷疑態度,急切期待投資出現顯著報酬。這也影響到大型科技股的估值,夏雷特寫道:「今年以來,標普500大企業的獲利共識預估值下降約3.5%,科技七雄則降低近5%。」


延伸閱讀

經濟社論/貿易戰烽火四起 亟需沉穩應對之道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於4月2日展開被稱為「解放日」(Liberation Day)的全球性相對關稅計畫,國際貿易環境瞬間陷入一片恐慌。此次關稅政策不僅針對貿易逆差較大的國家,也幾乎涵蓋了美國所有貿易夥伴,造成全球市場的劇烈波動與高度不確定性。台灣作為出口導向型經濟體,更是首當其衝,如何妥善應對,已成為當務之急。

回顧此次事件的起因,川普政府早已對全球貿易失衡問題心懷不滿,特別是對於美國巨額的貿易赤字,川普一再強調必須採取「公平」的互惠關稅措施,來矯正美國在全球市場上的不利地位。他公開表示,「所有國家都將成為新關稅措施的對象」,明確展現出全方位貿易保護主義的態度。

這次最引發各國市場擔憂的,是針對汽車進口所實施的25%關稅,川普毫不在乎導致國內汽車價格上漲,甚至表明若價格提高,美國消費者將會更多地選擇購買本土製造汽車,從而支持美國國內產業發展。這種明確且激烈的貿易保護主義,不但導致歐洲與亞洲股市急劇下挫,投資人也轉向如黃金這類避險資產,金價已達3,127美元的歷史高點 。

對台灣而言,美國這一系列動作帶來的衝擊尤為嚴重。台灣被列入「骯髒15國」,去年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創下歷史新高,達739億美元,是美國貿易夥伴順差排名第六,成為制裁的目標之一。而台灣經濟高度依賴出口科技產品,尤其是半導體等電子零組件,這正是順差主因。若美國提高關稅,對台灣影響將是系統性的,勢必對整體產業競爭力造成嚴重衝擊。

事實上,市場已經給出了反應,川普關稅消息一出,台股立即暴跌906點,為史上第四大單日跌幅。其中龍頭企業台積電更是單日下跌4.4%,聯發科、大立光、鴻海等重要電子公司紛紛重挫,市場投資人情緒一度陷入極度悲觀。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政府已經展現出積極應對的姿態。總統府和行政院緊急啟動全面經濟防禦戰略,周密進行影響評估與應對準備。行政院長卓榮泰已向總統賴清德提交詳細報告,迅速展開產業保護與因應措施,特別是支持可能遭受打擊的弱勢產業。此外台灣還積極尋求透過增加美國產品進口,例如購買阿拉斯加的液化天然氣等方式,主動降低對美順差,以期舒緩美方關切。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這場全球貿易紛爭不僅僅是美國與單一國家的較量,而是一場牽涉全球各經濟體的大規模經濟博弈。中國在這場紛爭中尤為關鍵,川普早在競選期間就曾揚言要對中國所有進口產品加徵高達60%的關稅,目前形勢更趨緊張。中美兩大經濟體若進一步升級衝突,全球經濟將面臨巨大的衰退風險。

美國此舉已引發國際間的強烈反彈,加拿大、日本、歐盟等美國傳統盟友紛紛表示準備啟動反制措施,全球貿易戰正處於一觸即發的狀態。在這種局勢下,台灣除了短期的應對措施,更應長期推動產業升級與多元化市場布局,避免對單一市場過度依賴。

最後,全球經濟環境的波動性顯然已成為新常態。台灣必須保持高度的戰略彈性與韌性,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經濟結構,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和市場適應能力,才能在全球經濟動盪中維持穩定的發展。

國際局勢已經和傳統過去完全不同,面對川普的貿易戰風暴,台灣當前的應對不僅要沉穩且迅速,更需有前瞻性思考,結合短期戰術布局與長期策略調整。唯有如此,才能在全球經濟紛亂中站穩腳步,化危機為轉機,持續維持台灣經濟的成長與競爭力。

美國人並不期待的「解放日」

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總統稱其爲「解放日」,屆時全球貿易將終於開始再平衡,美國將不再被貿易伙伴佔便宜。但是,美國很多人惶惶不安地等待著4月2日——川普將從那天起對衆多盟友和對手的輸美商品徵收新的更高關稅——到來。

川普的全面關稅將使美國的保護主義達到二戰以來未見的水準。新關稅生效之前,美國股市出現拋售,消費者信心下降,而民調對總統管理經濟的表現敲響警鐘。

「我認爲當前存在巨大焦慮,」喬治•W•布希(George W Bush,小布什)時期的白宮官員、華盛頓右翼經濟智庫——美國行動論壇(American Action Forum)的創辦人道葛拉斯•霍爾茨-埃金(Douglas Holtz-Eakin)表示。他說,白宮試圖籌集川普高級助手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揚言可能高達每年6000億美元的關稅,這將帶來「真正的衰退風險」。

「單從國內宏觀政策的視角看,此舉已經愚蠢得令人難以置信。當你開始疊加國際、全球的潛在影響時……很容易對此感到極其緊張,」霍爾茨-埃金補充道。

普遍預期本週將要宣佈的措施包括白宮所稱的「對等」關稅,其目的是懲罰相關國家對美國商品徵收關稅,或者實行華盛頓方面不喜歡的其他政策,包括對數字服務和消費徵稅。預計加拿大、墨西哥、歐盟、中國、印度等國家將成爲川普政府新關稅的徵收對象。

此外,川普還針對特定行業徵收額外關稅,上週已公佈對輸美汽車徵收25%關稅的計劃,他還承諾要對藥品徵收關稅。最近幾周,川普和他的高級經濟官員一直在應付外國外交官和官員——以及商界領袖和遊說者——有關弱化關稅計劃的請求。然而,白宮繼續在關稅細節上讓所有人焦慮不安,也沒有作出任何重大讓步的跡象。

「這些關稅將比那些國家之前對我們徵收的關稅寬大得多,這意味著它們將比那些國家幾十年來給予美國的對待更爲仁慈。他們佔我們便宜的方式是歷史上任何國家從未經歷過的,而我們將比他們對待我們的方式友善得多。但話說回來,這對國家來說是一大筆錢,」川普週日在乘坐「空軍一號」(Air Force One)總統專機從佛羅里達返回華盛頓時告訴記者。週末早些時候,川普在接受全國廣播公司(NBC)採訪時談到他的汽車關稅計劃。他對有關美國購車成本可能因此上漲的擔憂不以爲意。「我纔不在乎他們提價,因爲人們將會開始購買美國製造的汽車,」他表示。

「相信川普,」納瓦羅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週日》(Fox News Sunday)節目採訪時表示。「我們之所以不會看到通膨,是因爲外國人會嚥下大部分關稅。他們不得不這樣做。我們是世界最大市場。」但對川普來說,他的貿易計劃正在引發越來越多的警示信號。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CBS News)週日公佈的一項民調發現,55%的美國人認爲總統「過度」專注於對外國輸美商品徵收關稅,同時64%的人認爲他沒有花足夠時間對抗通膨和「降低價格」。

總體而言,他在經濟問題上獲得48%受訪者的支持,52%受訪者的反對,反映出公衆對他在一個關鍵議題上的表現持懷疑態度,而這個議題曾推動他贏得2024年總統大選。國會共和黨人基本上接受川普的關稅政策,但黨內一些人開始提出反對。

「我不認爲美國人希望花更多錢買車。眼下北美實際上合作才能製造美國的許多汽車,」來自俄克拉荷馬州的共和黨參議員詹姆士•蘭克福德(James Lankford)週日告訴CNN。

上週五,密西根州羅切斯特山(Rochester Hills)和南卡羅來納州哥倫比亞(Columbia)的共和黨市長加入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國其他一些城市市長的行列,就關稅的影響發出警告。

「關稅升級只會增加北美各地企業、工人和消費者的成本。關稅是一種稅收,它會增加生活成本、耗盡銀行存款、使供應鏈和就業崗位面臨風險,並影響在所有三個國家推動經濟發展的當地企業。我們的社區將首先感受到衝擊,」這些市長們表示。如果川普未能向仍在尋求從高昂生活成本獲得喘息機會的美國公衆解釋其保護主義政策的好處,那麼川普和共和黨將面臨危險。

「美國人民沒有要求(川普的官員們)建立新的全球秩序。他們只是要求官員們確保穩定的經濟表現,」霍爾茨-埃金表示。「現在這些官員在試圖實現前者,而這將使他們付出犧牲後者的代價,」他補充道。工會領導者——包括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AW)主席肖恩•費恩(Shawn Fain)——對川普的關稅表示歡迎。

「關稅是一件工具,用來驅使這些公司做正確的事情……其背後的意圖是讓工作崗位迴流美國。而且如你所知,還要投資於美國工人。美國工人階級人士被拋在後面已有幾十年,他們煩透了,」費恩告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但川普日益願意利用他的貿易威脅來實現地緣政治目標。

在上週誓言提高對委內瑞拉石油買家的關稅後,他在週日警告購買伊朗和俄羅斯石油的國家,他們也將面臨「二次關稅」——就莫斯科而言,此舉旨在進一步施壓俄羅斯總統弗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與烏克蘭達成和平協議。川普的賭注是,徵收關稅如今在國際上能展示實力,在國內能在政治上得分。但如果美國公衆開始不買賬,民主黨人就會抓住這個把柄。

來自維吉尼亞州的民主黨參議員馬克•沃納(Mark Warner)週日在福克斯新聞(Fox News)頻道上表示,股市「崩盤是因爲市場認爲關稅是愚蠢的」。他補充說,1930年通過的斯姆特-霍利(Smoot-Hawley)關稅導致了經濟大蕭條。「但願川普正在做的事情不會把我們帶到相同的境地,」沃納表示。

相關新聞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
 台灣是否要成立「主權財富基金」爭論多年,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於立法院答詢時表態,很想成立主權基金,將請中央銀行、國發會、財政部、...
近期市場開始討論美國「關稅戰」演變為「貨幣戰」的可能性,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於立法院答詢時直言,現在政府心理已有準備,「...
 環境部長彭啟明24日首度提出美國《關稅》政策對淨零推動有三大衝擊影響,企業受關稅影響對減碳投資觀望。他說,卓揆已指示要對企業「堅定又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