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列全球總經4隱憂 川普新政居首位

2025年全球經濟成長預估放緩,中央銀行發布報告,針對總體經濟前景列出四大不確定因素,美總統川普新政影響列為首位,其政策具高度不確定性,恐打亂全球供應鏈布局,增加企業經營難度。川普在第二任期啟動後,先對加拿大、墨西哥及中國大陸揮出關稅大刀,並揚言4月2日將啟動對等及產業關稅議題,為全球經濟前景蒙上陰霾。

央行將川普列為今年不確定性首位,其他三大不確定性因素包括主要央行貨幣政策調整步伐面臨挑戰、大陸經濟下行風險仍存、地緣政治風險與結構性因素恐影響物價與社會穩定。

央行分析,今年全球經濟成長放緩,通膨持續降溫,但因川普預計實施多項關稅政策,而貿易對手國亦可能推出因應措施保護本土產業;全球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大增,增添全球經濟下行風險。而美國以關稅政策提高雙邊談判籌碼,增加美國利益,對其他國家及不同產業產生不平衡影響,恐打亂全球供應鏈布局,增加企業經營難度。

央行報告分析今年四大不確定因素

首先央行認為,川普2.0延續首任期貿易政策主軸,採雙邊談判策略與高關稅政策,全球保護主義加劇,全球化將更趨向零碎化,若新政再使全球產出成長減速,美國經濟影響力可能持續攀升,或將得到最大利益。

其次是主要央行貨幣政策調整步伐面臨挑戰,央行指出,加徵關稅、限縮移民等新政若落實恐推升物價,致美國聯準會更謹慎評估未來降息速度,若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分歧程度擴大,恐致國際資金頻繁流動,增添金融市場波動度。

三是大陸經濟下行風險仍存。大陸面臨貿易戰及科技戰,國內經濟因房地產問題及消費疲弱而陷入通縮危機,雖陸續推出激勵措施,惟整體效果仍待觀察,若經濟問題未能改善,長期供需失衡,導致出口產品低價傾銷,不只衝擊他國產業,也將引發反傾銷調查等反制措施,影響全球經貿發展。

四是全球地緣政治風險與結構性因素影響物價與社會穩定。央行認為,地緣風險升溫使供應鏈不確定性升高,並使全球化放緩,趨向零碎化;當生產效率下降,加上人口老化、能源轉型及極端氣候等結構性轉變,恐引發供給面通膨壓力,減損成長動能。


延伸閱讀:

Fed 傳聲筒:聯準會將保持觀望 未來若降息恐非原本理由

美國聯準會(Fed)預料在周三結束為期兩天的會議後維持利率不變,不過,在決策的背後,Fed策略已有變化。

在Fed周三新發布的每季經濟預測中,多數官員預料會暫定今年降息一至兩次。表面上看,這和去年12月的預測大約相同。有「Fed傳聲筒」稱號的華爾街日報記者提米羅斯指出,這預測可能掩蓋了Fed因應全球貿易戰升溫可能推高物價,觀望態度其實經過大幅調整的現實。

Fed可能因為好消息或壞消息而降息。當通膨如去年情況降溫,Fed可能選擇降息;但當經濟趨緩,同樣也可能促使Fed降息。提米羅斯指出,因好消息而降息理由的可能性已降低,因為全面性調高關稅的機率,如今比七周前Fed上次開會高得多。

關稅對經濟而言是一種突發衝擊,會瞬間削弱經濟供應商品和服務的能力、推高物價,並拖累經濟成長。進口貨品的關稅拉高,恐擾亂全球供應鏈,加上政策推動無章法,企業在無法掌握成本結構之前,可能延後投資決策,進一步影響經濟動能。

富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布萊森(Jay Bryson)說:「這讓Fed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通膨上升時,Fed應該收緊政策;但如果失業率上升,則需要寬鬆貨幣政策。」

Fed對貿易戰並不陌生。川普在上個任期內也加徵關稅,當時Fed為支撐經濟成長而提前降息。不過當時通膨水準較低,Fed有空間採取寬鬆政策。相較之下,這次關稅規模超過當年,且美國通膨已連續四年高於Fed目標。業者如今花更時間來評估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的時間和方式。RBC資本市場美國經濟學家瑞德(Michael Reid)說:「這在2019年還不是業者關注的重點。」

多位Fed官員表示,若社會大眾開始預期通膨持續升高,他們會更謹慎以對。Fed官員特別關注消費者和企業的通膨預期,因為這種心理預期往往會應驗,進一步推動物價上漲。

前波士頓聯邦準備銀行總裁羅森格倫說:「未來六個月內,我預料Fed將維持觀望,不會有太多動作。」他原本預期關稅因素會使Fed大部分時間保持按兵不動,但他也坦言,已生效和可能落實的關稅規模,超過了他的預期。

Fed的利率路徑預測難以全面反映各種可能的情境,無論是降息還是按兵不動,都取決於未來發展。費城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哈克上個月表示,去年12月提交預測時,他在「降息一次或兩次之間舉棋不定,我總不能填1.5次降息吧。」如今,預測變得更加困難。哈克指出:「不確定性非常高,我們這一行沒有人能篤定未來會怎麼發展。」

工商社論/通膨山雨欲來,考驗央行貨幣政策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一如預期大打關稅戰,且隨著川普揚言4月2日啟動對等關稅,戰火將無限蔓延至全球,加上國際地緣風險未減,及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通膨野火再燃的憂慮,這些是否順勢形成新一波的國際通膨潮,成為當前全球央行嚴陣以待的頭等大事。

川普2.0儼然成為包括台灣在內的主要央行總裁,2025年最大考驗,在市場波瀾中,全球正屏息觀察這橫跨歐、美、亞洲的超級央行周。以台灣而言,雖然目前通膨數據尚處於可控範圍內,但調漲電價為主的物價議題蠢蠢欲動,使川普上任後的央行首次理監事會,鷹鴿派理事勢必就物價交換意見,利率決策考題難度已明顯提高。

川普上任後,首先對加拿大、墨西哥及中國大陸打出關稅戰,甚至還出現宛如兒戲一樣,不到12小時時間裡,關稅稅率由宣布調升又迅速撤回的情況,加上川普宣告4月2日將無差別的推出對等關稅措施,且對鋼鋁關稅無任何豁免,使得整個世界繞著美國轉,讓蓄勢待發的通膨問題,更增添了不確定性因素的干擾。

這就是央行即將舉行的理監事會議,所面臨的大環境問題。央行提供的報告已搶先示警,在當前經貿環境下,主要央行貨幣政策調整步伐面臨挑戰,加徵關稅、限縮移民等川普新政的落實恐推升物價,美國聯準會(Fed)會更謹慎的評估未來降息速度,而歐洲央行因歐元區經濟表現平平,預計將持續降息,大陸受制於內需疲弱,中國人民銀行則在近期不斷重申,要實施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並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降準降息。至於備受關注的日央,則因日本通膨率走高,工資持續成長,有分析指出其升息步調有望加快。

換言之,因川普攪亂了一池春水,各國央行的政策偏向短期化,以處理當前的問題為優先,且或升息或降息莫衷一是。川普政策讓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分歧程度擴大,也將因此導致國際資金頻繁流動,增添金融市場波動度。

目前各界都在期待中央銀行能給出什麼樣的答案。在此之前,我們或可先看一下央行1月底,所公布去年第四季理監事會議事錄摘要,當時多名理事都提到,美國對其他國家發起貿易戰,具高度不確定性,且國內通膨預期也仍然存在,示警川普新政府的政策變化,恐成央行貨幣政策新挑戰。

更進一步說,央行利率決策的重中之重,一向都是物價問題,偏不巧目前央行正面對內外交織的物價壓力,川普的關稅之外,台灣內部的電價水費電以及公用交通費用,都有調漲的壓力,即使短期內的數字還未到臨界值,央行楊金龍總裁在立法院備詢時也強調,目前的物價仍然平穩,對於物價壓力山雨欲來之勢,仍很難避重就輕的視而不見。

事實上,央行近日發布的報告已經搶先打了「預防針」,強調若考量未來公共交通與水電等公用事業費率的調漲,對今年國內通膨率預測值可能略上修至2%以上。相較於央行去年12月預測時,預估今年台灣通膨率為1.89%,出現明顯的提升。

再觀察最接近央行決策的理事們的看法,其實對於物價情勢也出現疑慮。如台經院董事長張建一認為,調整電價讓民生服務業受衝擊,未來可能反映在物價上,加上川普關稅、美國貨幣政策和國內景氣的表現等,不能忽略國內的升息壓力。

目前看來,央行第一季理監事會利率決策的討論重點,因物價導致是否需要升息將出現攻防。以先前公布的理監事會議事錄摘要來看,理事們的態度,大致認為當前貨幣政策保守為宜,但若央行真的評估後續電價帶來壓力,將今年通膨率上修至2%以上,本季再次升息的「Surprise!」也不排除重現。

當前的政經環境,已不是先前的太平盛世,反映在央行貨幣政策的考量上,即使基於穩定而先按兵不動,三大政策利率維持不升不降,今年全年的台灣金融市場,恐要做好在龐大升息壓力下步步為營的準備。

相關新聞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
 台灣是否要成立「主權財富基金」爭論多年,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於立法院答詢時表態,很想成立主權基金,將請中央銀行、國發會、財政部、...
近期市場開始討論美國「關稅戰」演變為「貨幣戰」的可能性,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於立法院答詢時直言,現在政府心理已有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