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川普…對等非對等 互惠不互惠
關稅是川普的最愛,在其第一任已經頻繁使用,不過當時是具有選擇性,主要目標是中國大陸,也較少針對特定產業。而在川普第二任才剛開始,關稅火力四射,與其第一任大不同的是範圍幾乎遍及所有國家,只有程度上的差別。另外也準備針對更多特定產業,例如半導體、電動車、鋼鐵等加徵關稅。如果川普新政是今年全球經濟最大變數,關稅則將會是最具侵略性,也是影響最大的措施。
最近川普又宣布為削減2024年美國高達1兆2,029億美元的貿易赤字,將啟動「公平及互惠計畫」(Fair and Reciprocal Plan)。川普認為美國長期貿易赤字掏空產業,剝奪就業,危急國家安全,不公平關稅為主因,所以必須推動互惠對等關稅。主要重點是若外國商品關稅高於美國,美國即有權利要求對方調降關稅與美國同水準,以符合對等互惠的原則;否則即加諸制裁,預期未來美國將先針對美國有巨額貿易赤字的國家或是產品。
美國關稅水準雖然較低,但有其歷史因素。上個世紀冷戰期間,美為了防堵共產勢力蔓延,積極協助開發中國家發展經濟,早日脫離貧窮,避免成為共產主義滋生的溫床。所以美國不但大幅開放市場,還給予包括台灣許多開發中國家特別貿易優惠待遇。這些國家雖然經貿受益於美國,但在政治、外交上與美國站同一陣線,提供美國堅定支持與奧援。但川普總統不認帳,只看結果而不論緣由,準備一筆勾銷,將各國關稅調整為與美國齊頭式平等,看似公平,但卻有失公允;號稱互惠,但實際是美國受惠。
而且即使在關稅均等下,但只要美國認定他國存在其他非關稅貿易障礙,影響到美國利益,對美國形成不公平競爭,也可以片面提高關稅來反制。至於認定標準由美國決定,主導權也完全在美國;所以看似對等,實際上卻不對等。美國雖然也主張透過談判解決問題,但卻在美國設定的框架中,外國一直居於弱勢不對稱地位。
但是川普關稅政策最被詬病的是,利用各種理由對他國加收關稅。不當補貼要加收、危及美國國家安全要加收、影響美國勞工權益要加收、管制移民不力要加收、匯率政策不透明要加收,不使用美元支付也要加收,這些林林總總的關稅,都不納入美國在計算對等互惠關稅的範圍。川普的認知是一碼歸一碼,加徵關稅個案原因不同要分開處理;但對於他國而言,隨時有可能被美國關稅制裁,面對高度的不確定性。
綜合而言,川普的關稅政策,完全背離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範,但川普向來鄙視WTO,WTO也莫可奈何;而且川普自從勝選以後,頻頻出招成為全球關注焦點,WTO幾乎已經被遺忘。
川普關稅政策很難解決美國貿易赤字問題,以台灣為例,半導體是台灣對美國主要順差來源,但目前台、美幾乎已是零關稅。川普多次點名台灣半導體占據世界大半市場,甚至以「偷」、「搶」形容台灣半導體奪走美國市場;但又提不出台灣半導體產業抵觸國際貿易規範,違反美國公平原則的事實。對於憑藉企業努力,以創新營運模式成功,在美國也有大量投資的台灣半導體產業,非常不公平。
川普旋風席捲全球,目前還只是剛開始,未來挑戰將接踵而來,台灣必須全力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