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11月初人大常委會 財政刺激規模受矚目
大陸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廿五日在美國透露,大陸預計於十一月通過法定程序後,公布備受關注的一攬子增量政策。新華社報導,大陸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將於十一月四日至八日舉行,儘管目前已公布的議程未提及增發國債,但將審議國務院關於金融工作情況的報告。
北京當局近期推出多項經濟刺激措施,大陸財政部長藍佛安本月十二日表示,將加碼財政政策應對房地產及地方債務等風險,但未披露具體規模,還有陸媒引述消息指,官方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由於發債規模需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外界預期,十一月四日至八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將公布具體資金數量安排。
央視旗下新媒體「玉淵譚天」報導,廖岷是在華盛頓出席世界銀行暨國際貨幣基金年會期間,與美國財政部副部長尚博共同主持召開中美經濟工作小組第六次會議時透露此事,報導稱此一攬子增量政策規模較大。
大陸財新網早前表示,大陸計畫在未來三年發行總值逾人民幣六兆元(約廿七兆台幣)的超長期特別國債等財政刺激措施,以促進經濟復甦,融資所得部分資金也會幫助地方政府解決表外債務。華爾街日報指出,市場將這次會議視為宣布更多刺激措施以提振經濟的關鍵窗口。
「玉淵譚天」文章指出,九月以來,一些美媒解讀大陸一攬子增量政策時總是盯著具體投資數額,一旦認為數字低於預期值,就對政策效力產生質疑,繼而產生政策效果或許會不斷減弱的判斷。專業人士稱,這次中美經濟工作組會期間,中方專門對美方的疑問和誤解作了正面解答,介紹了大陸一攬子增量政策的時間表與發力方向,其中更特別說明了力度規模的進展。
文章強調,要正確理解大陸經濟形勢的走向,也不能只盯著數字,大陸的財政與貨幣政策不僅關注規模和力度,更強調政策的「質」,即其長遠影響和結構優化能力。
以支持地方政府化債為例,文章引述粵開證券研究院院長羅志恒指出,通過地方債務置換,拉長周期、降低成本,以時間換空間,地方政府得以騰出更多資金用於當期經濟發展和公共服務,如此可避免財政資金的低效消耗,同時緩解地方財政壓力,有利於減少乃至杜絕過去某些地方亂收費、亂罰款的現象,並優化地方的營商環境,對外資企業是大利好。
延伸閱讀:
陸副財長:11月增量政策規模相當大
廖岷上周在美國華盛頓出席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期間,與美國財政部負責國際事務的次長夏包(Jay Shambaugh)共同主持召開中美經濟工作組第六次會議。當時廖岷向美方介紹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及近期正在推出的一攬子增量政策。
央視28日透露更多細節,表示增量政策具體安排預計於11月通過法定程序後公布,市場對此報以期待。新華社日前公布,大陸14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2次會議將於11月4日至8日在北京舉行。會上將審議國務院關於金融工作情況的報告、關於2023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等報告,預期將拍板定案新一輪財政政策擴張。
學者:陸經濟扭轉頹勢 結構改革成關鍵
劉憶如表示,安倍晉三的「三支箭」,包括寬鬆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以及結構改革,前兩者短期是有效的,但推動結構改革並未成功,終究陷入長期的景氣低迷。劉憶如認為,大陸的救市政策能否持續,關鍵在於是否克服結構性問題,以維持長期的經濟增長。而大陸主要的結構性問題包括債務、人口、青年就業、貿易戰、信心及地緣政治。
劉憶如表示,任何一個國家要救經濟,還有一個關鍵在於恢復市場信心。例如歐債危機時,當時的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表示,要不惜一切代價進行救助,才成功降低當年「歐豬五國」的發債成本。美國兩次救市,也是聯準會承諾將無限制QE,才換來這幾年美股的漲幅。中國大陸現在的問題也一樣,要看能不能恢復市場信心。
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陳松興認為,大陸的結構性改革很重要。他希望11月上旬舉行的全國人大常委會,能夠快速通過大規模的增資計畫,由中央發行超長期國債,處理金融危機速度要快。
至於大陸救市政策對於股市的影響,富邦投信基金經理人朱家玄表示,大陸政策密集推出,有望托底指數,但還是要關注政策的延續性,以及10月基本面情況,若表現好,行情有望震盪向上。短期值得關注11月上旬的人大常委會,將調整增發國債規模,市場預期3年將發人民幣6兆,如果超預期,陸股短期將有利多效應。不過朱家玄表示,若美國大選是共和黨候選人川普當選,股市可能會面臨較大的回檔,因為市場會擔心新增關稅對出口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