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銀:東亞經濟成長放緩 今年預估4.8% 明年降至4.4%

世界銀行8日在最新報告中預測,今年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經濟成長率為4.8%,明年將降至4.4%,比4月的預測高0.3和0.1個百分點。報告並指出,貿易和投資的移轉、中國經濟成長放緩,以及全球政策的不確定性等三大因素,將影響此區的經濟成長。世銀建議亞洲開發中經濟體應深化與出口市場的貿易關係,為更嚴格的貿易限制做好準備。

世銀在其半年度經濟展望報告說, 由於房地產市場持續疲軟、消費者和投資人信心低迷,以及老化和全球緊張局勢等結構性挑戰,此區最大經濟體中國大陸今年將成長4.8%,比4月的預測上修0.3個百分點,明年成長率將下滑至4.3%,與4月預測一致。

各國GDP成長率

世銀表示:「過去30年來,中國的成長嘉惠了鄰國,但這種推動力的規模現在正在減弱。」「最近祭出的財政支持可能提振短期成長,但長期成長將取決於更深層次的結構性改革。」

根據這份報告,今年此區的成長速度將繼續快於世界其他地區,但增速將低於新冠疫情爆發前。在較大型國家中,預計只有印尼在今明兩年的經濟成長率將回到或高於疫情前的水平;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的成長率都將低於疫情前。在東亞及太平洋的大部分地區,投資成長依然疲軟。

世銀東亞及太平洋副總裁菲羅表示:「東亞和太平洋國家仍是世界經濟成長的引擎」;「然而,成長正在放緩,為了在中期維持強勁成長,東亞和太平洋國家必須積極主動實現經濟現代化和改革,以因應不斷變化的貿易模式和技術變革。」

世銀的這項更新報告指出,有三個因素可能影響此地區的成長,包括貿易和投資的移轉、中國經濟成長放緩,以及與日俱增的全球政策不確定性。

報告並強調,除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外,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加劇,可能導致此地區的工業生產和股價分別減少0.5%和1%。

世銀的報告還說,工業機器人、人工智慧(AI) 和數位平台,正在影響此區的勞動市場。在2018至2022年間,機器人的採用為大約200萬(占4.3%)名熟練正式勞工創造了就業機會;但在東協五國中,機器人也取代了約140萬人(占3.3%)低技能正式勞工。

相關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25日簽署行政命令,宣布他將把中資公司TikTok美國業務出售給美國和全球投資者的計劃,...
數位人民幣國際運營中心24日在上海正式營運,將進一步推進數位人民幣的國際運營與金融市場業務發展。中國央行副行長陸磊介紹,...
美國總統川普本(9)月 22 日在聯合國向各國領袖表示,在七個月的時間裡,他已經結束了「七場無法結束的戰爭」,並批道聯合國並沒有任何幫助。
超過 200 位科技圈資深老將、政界人士與諾貝爾獎得主今天呼籲全球各國,迅速為人工智慧(AI)劃定不得逾越的危險「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