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領導人會議 恢復對話的背景是面臨共同課題

      中日韓5月26日~27日在首爾舉行的三國領導人會談成為討論東亞經濟與安全保障相關議題的平臺。 4年半後重啟會談的背後,存在著各國面臨的人口減少問題和經濟停滯的背景。通過數據分析了三國面對的情況。 

      中日韓共同的課題之一是人口減少和少子老齡化。日本的總人口為1.2億人,中國為14億人,韓國為5000萬人左右,雖然規模不同,但都進入了減少局面。日本的人口從2011年開始持續減少。韓國2021年開始減少,中國2022年開始減少。由於勞動力人口減少等原因,有未來將無法維持現在的經濟基礎的擔憂。增加人員交流、啟動相互的經濟和社會活動將成為領導人會談的主要議題。 

 

      觀察目前的經濟狀況,停滯感強。在先前經濟表現良好的中國,出現了以房地産低迷為起點的需求不足和地方財政惡化。從2023年國內生産總值(GDP)的世界份額來看,中國為16.9%,排在僅次於美國的第2位,但是與2021年(18.3%)相比有所下降。而日本則被德國超過,降至第4名。領導人會談將確認自由貿易的重要性。即使美國和中國的對立加深,日韓也無法在經濟上與鄰近的中國完全割裂。 

      對日韓來説,中國是佔到貿易總額約20%的最大貿易夥伴國。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日本位居第二,韓國則位居第三。對中國來説,美國是最大的貿易夥伴。對日本來説,美國是第二位,第三是澳洲。而對韓國來説,第二位是美國,第三位是越南,第四位是日本。如果彼此的經濟合作不能順利進行,有可能在中日韓的框架內導致經濟停滯。這也是恢復領導人會談的原因之一。 

      中日韓三國均參加了2022年生效、在東亞創造出佔世界經濟30%的自由貿易圈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 受到美國出口管制和關稅上調影響的中國也希望盡快達成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 

      日韓對中國軍事能力擴大警覺有所提高,希望透過對話敦促中國保持克制。 2023年版的《日本防衛白皮書》透露,中國擁有97萬人陸軍兵力,即使將韓國的42萬人和日本的14萬人加起來,也相差約1倍。 

      中日韓領導人在2019年會談後,2022年發生了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朝鮮在核導彈開發方面取得了進展。隨著中國、俄羅斯和朝鮮的接近,國際秩序正在改變。 5月23日~24日中國圍繞台灣進行了軍事演習等,日本近海的緊張局勢也增加。 

      日韓能在多大程度上向中國傳達擔憂將成為關注點。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的統計顯示,2023年來自外國企業的直接投資年減8成。對中國來説,能否通過與日韓的對話抑制緊張局勢的加劇,促進來自日韓的投資也是課題。

暌違四年 中韓FTA重啟有望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6日抵達韓國首爾,出席為期兩天的中日韓元首峰會,雙邊會談26日先登場,其中,中韓決重啟兩國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談判,並且新設外交安全對話機制。中日會談時,岸田則提議擴大日中經濟高層對話等合作。

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暌違四年多後舉行,外界關注三方是否同意重啟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並就各領域加強合作及磋商。韓國專家會前預計,會議不會討論棘手的地緣政治議題,而是聚焦於貿易、供應鏈穩定和旅遊業免簽證等。

綜合外電報導,李強與韓國總統尹錫悅會談時表示,中方願同韓方在務實平衡基礎上加快推進中韓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談判,深入推進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範區建設,加強高端製造、新能源、人工智慧等領域合作。中國將進一步擴大市場准入,歡迎更多韓國企業來中投資興業。

尹錫悅指出,韓中兩國在國際社會上共同面臨挑戰議題,受俄烏戰爭、以哈衝突持續的影響,全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加劇。過去30多年來,韓中兩國共同克服了許多難關,希望在當前的全球多重危機下,兩國仍能繼續加強合作。韓中商定新設外交安全對話機制,將於6月首度開會。

中日會談方面,李強向岸田表示,希望日方重信守諾,妥善處理歷史、台灣等問題,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建設性、穩定的中日關係。岸田文雄表示,日中關係穩定不僅有益於兩國,也有益於地區及國際社會,提議擴大利用部長級「日中經濟高層對話」和「日中高級別人文交流磋商機制」合作。

此外,為提振外資信心,李強26日並會見三星集團會長李在鎔,他強調,中國市場將始終向外資企業敞開,將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進一步擴大市場准入,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歡迎三星等韓國企業繼續擴大對中投資合作,分享更多中國新發展帶來的新機遇。

李強就深化中日韓合作提5點建議

新華社報導,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首爾與韓國總統尹錫悅、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共同出席第九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

李強表示,今年是中日韓合作機制建立25周年,在新的起點上,中日韓要堅守合作初心,堅持開放包容、互尊互信、共同推動中日韓合作整裝再發、換擋提速,邁向全面發展的新征程,為地區繁榮穩定作出更大貢獻。

李強就深化中日韓合作提出5點建議:一是推動合作全面重啟,尊重彼此核心利益與重大關切,充分激活合作存量,穩步培育增量,形成雙邊關係和三國合作相互促進。

二是深化經貿互聯互通,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盡早恢復並完成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

三是引領科技創新合作,加強協同創新和前沿領域合作。中方將在華建立「中日韓創新合作中心」,助力三國加快培育新動能。

四是拉緊人文交流紐帶,以舉辦中日韓文化交流年為契機,推動三國人民實現從「居相鄰」到「心相通」。

五是努力促進可持續發展,加強低碳轉型、氣候變化、老齡化和應對流行病等領域交流合作,發掘和開展更多「中日韓+X」合作項目。

李強指出,中日韓要用好各自發展優勢,積極對接東協等地區國家需求,打造區域合作新引擎。要攜手提振東協與中日韓合作勢頭。中方願同韓方、日方一道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攜手維護地區和世界的長治久安。

韓日領導人表示,希望會議為新起點,保持合作穩定性和連續性,不斷深化人文、可持續發展、經貿、公共衞生、科技、救災等6大領域合作,重啟韓日中自貿協定談判,推動韓日中關係穩定發展,更好造福三國人民,為實現世界和平與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會後,三國領導人共同會見記者。李強表示,面對新挑戰、新機遇,中日韓合作要展現新擔當、新作為,中方願以此次領導人會議為契機,同韓方、日方一道,推動中日韓合作行穩致遠。

三方發表「第九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聯合宣言」、「中日韓知識產權合作十年願景聯合聲明」、「關於未來大流行病預防、準備和應對的聯合聲明」,一致同意致力於落實第八次領導人會議通過的「中日韓合作未來十年展望」,推動中日韓三國合作機制化,在東協與中日韓等多邊架構內保持密切溝通合作,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繁榮。

三方同意將2025至2026年定為中日韓文化交流年。

相關新聞

現在美國股市異常平靜,這讓華爾街感到緊張,因為從歷史上看,極度平靜的市場往往暗流涌動,很難持久。 美股一直穩步攀升。...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已離開紐西蘭、飛抵澳洲,將與澳洲總理艾班尼斯舉行第九輪中澳總理年度會晤。 學者分析,李強出訪除有經貿合作上的考量,...
僅管 義大利 自去年底退出中國大陸「一帶一路」倡議,不影響中義持續互動。彭博指出,義大利總理 梅洛尼 (Giorgia Meloni)...
歐美允許烏克蘭打擊俄羅斯本土,俄羅斯動作頻頻,除了和白俄,在烏克蘭舉行「非戰略核武演習」,甚至將攜帶極音速彈的潛艦,開往美國後院-古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