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關鍵在於通膨如何下降

2021年主要為各大央行保證通膨只是「過渡性」,貨幣政策將持續寬鬆;2022年市場不再能指望大量流動性將持續注入,協助市場渡過經濟惡水,必須注意通膨的持久性與衝擊力。

在2021年大部分時間內,全球金融市場的交易環境,主要為各大央行保證通膨只是「過渡性」,貨幣政策將持續寬鬆,情勢有利,因此金融資產幾乎「無所不漲」。

不過,2022年的情況將大不相同,市場不再能指望大量流動性將持續注入,協助市場渡過經濟惡水。更重要的是,投資人必須注意通膨的持久性與衝擊力。

十多年來,各大央行持續購買資產,不僅帶動市場行情走高,也拉高其他資產的價格,例如住宅、藝術品及其他收集品,2021年尤其如此。但如今通膨構成威脅,各大央行已不得不收縮寬鬆政策的規模。儘管政策立場在一段時間內仍維持寬鬆,Fed已決定在今年第1季結束之前,完全停止購買資產。

甚者,已有愈來愈多新興經濟體與已開發國家啟動升息循環,在此同時,許多國家的財政支持措施也已是強弩之末,而Omicron疫情肆虐,壓抑經濟成長。

美國聯準會(Fed)該出手時未出手,現在碰到財政擴張措施力竭、金融市場劇烈動盪、家庭財務遭到通膨升高侵蝕,Omicron疫情又引發新一波的供應鏈混亂及勞工短缺,因而備受挑戰。儘管如此,一旦Fed資產購買計畫於3月結束後,仍將會開始升息,問題只在於升息周期會持續多久而已。

市場已不太相信Fed會落實去年12月所預測的升息路徑,問題在於這對Fed來說,究竟是意願問題、還是能力問題。

Fed升息的意願與能力問題

如果Fed跟最近幾年一樣,只是不願升息這麼多,市場認為這在短期間將是利多,也就是Fed會在市場遭到打擊時,採取一些抵銷緊縮的作法,這對股市尤其有利,因為儘管股市整體來看的吸引力不高,但仍高於大部分其他資產,這也就是所謂的「捨股其誰」(TINA)操作策略。

如果又碰到通膨壓力有秩序地下降,則對股市的支持更強,而這也正是目前市場的共識。如果Fed的政策能夠更快速地趕上通膨大勢,的確有可能如此。

在「Fed無法升息這麼多」的情況下,問題將更嚴重。由於過去十多年來,金融體系一直處於超低利率及充裕流動的情況,因此根本無法承受利率上升。

儘管通膨居高不下,需要收緊金融環境,卻可能引發金融動盪及民間需求下降。在出現停滯性通膨的極端狀況下,市場將須處理流動性、信貸及破產風險這道「三難題」。在這種情況下,通膨最終將會下降,但在過程中可能出現經濟活動大幅下降的風險。

2022年伊始,Fed與金融市場的命運,都與通膨能否有序下降,息息相關,但Fed要在政策上達成這項目標的機會之窗,目前正在迅速關閉中。另一種情況則是通膨無序下降,這牽涉到Fed犯下更大的政策錯誤,因而不得不粗魯地緊縮貨幣政策。

這除了會直接傷害經濟,還可能引發金融市場意外事件,而對民眾生計造成更大的傷害。

(編譯任中原)

相關新聞

馬丁•沃爾夫:銀行業是政府的一部分,卻僞裝成民營部門。必須徹底改革銀行,才能符合它們是公用事業這一現實。馬丁•沃爾夫提出改革的四點忠告。
台灣出口及外銷訂單連6降,除了因國際景氣不佳,可能更值得關注的是源於全球供應鏈重整的因素。
流動性風險的出現,往往發生在「以短支長」及其他違背風險分散、不當的財務操作上。若資金缺口短期內無法彌補,就會發生周轉不靈甚至倒閉的情況...
流動性風險的出現,往往發生在「以短支長」及其他違背風險分散、不當的財務操作上。若資金缺口短期內無法彌補,就會發生周轉不靈甚至倒閉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