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生態圈 下座護國神山

今年五月李國鼎基金會曾舉辦一場探討「台灣下一個護國神山在哪裡?」的討論會,會議當中與會專家都表示「電信生態系統」才是「護山」的重要基石。目前全球5G及6G的發展正如火如荼的展開,美、中、日、韓都全力投入,加上地緣政治與美中角力的影響,台灣下一代的關鍵產業會在哪裡?也影響台灣整體經濟未來的發展方向。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於19日舉辦「打造電信生態系統-守護護國群山」座談會,中華電信前董事長呂學錦認為,台灣下一個護國神山,電信業可以扮演重要角色,應趁6G崛起,打造電信護國群山生態系。呂學錦表示,政府的角色應該在創造環境,扮演「護山」的主要力量,在中央政府資源預算的分配上,一定要把資源放在對的地方,才能對台灣經濟發展產生關鍵力量。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表示,以「打造電信生態系統-守護護國群山」為主題,是一個具有戰略意義及未來性,更是台灣未來科研及數位時代的重要議題。
主持人工研院余孝先總營運長在總結與會專家意見時認為,要建立台灣的電信生態系統,有六個很重要的面向;分別是政府支持、完善基礎建設、友善環境、與國際標準接軌、拓展跨產業鏈的需求場域、以及成熟的數位化社會與高CP值得人才。台灣在很多層面是具有優勢,政府應該重視、積極扮演角色。他也分享過去研究日本電信發展的觀察表示,未來在5G/6G的發展,電信業者一定要調整過去以技術角色為主的思維模式,真正從應用端、需求端來啟動研發與創新。
呂學錦表示,目前全球對於6G特別注重AI、雲端、資安及信任等議題,台廠要在國際6G市場扮演要角,技術能力掌握度、系統整合能力將更是關鍵。他也呼應余孝先營運長的看法,以國際做法,他呼籲政府可以出面扮演領頭羊角色,但台灣企業更需要的是過去很成熟的產業群聚效應的合作模式,如何聚集跨產業的專家提供顧問服務,整合產業應用場域需求,才能在投入技術研發時有比較好的商業回報。
中華電信經營規畫處副總經理黃志雄表示,打造電信生態系必須具備多項關鍵,由於電信是特許行業,政府帶頭很重要,除了根據需求釋出頻譜資源,還要完善基礎網路設施並藉此帶動上中下游產業鏈發展。另外,台灣要打國際盃,參與主導國際標準制定就非常重要。與國際大廠鏈結合作,也是台灣廠商拓展國際市場的重要途徑。強大而完整的科技產業鏈需要跨域協作,台灣是全球極少數擁有晶片設計、手機、小型基地台等全方位供應鏈的國家,先天具備領先優勢。
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所長丁邦安認為,全球每十年就會出現新一代標準,但要形成文化及習慣養成卻得靠廿年的技術及教育,「匹配成功」很重要,2008年iPhone興起也因為對應到影音、App興趣等資訊化浪潮而蓬勃發展,未來6G時代對應到智慧化浪潮,要真的整合供應鏈需求,技術研發才能做到最適配的媒合。他判斷iPhone所帶來的智慧手機商機後,AR/VR/機器人/自駕車等都會是下一個階段主要市場商機。
另外,在5G垂直整合場域,丁邦安所長認為台灣在O-RAN市場比較有機會,下一步重點,應該朝高附加價值如微基站方面發展。電子五哥旗下已多家公司從SI系統整合角色切入,台灣的O-RAN若要蓬勃發展,關鍵就在SI。工研院與聯發科及多家網通業者都展開相關的合作。
台灣大哥大個人用戶事業商務長林東閔表示,電信產業的成長動能來自消費者為什麼而感動,因此,建構新世代電信產業生態圈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從消費者需求端去研發符合需求的產品。台灣各大電信公司都在較勁誰家上網速度比較快,但實際上,目前很多消費者對5G無感、是因為4G的傳輸速度已夠用,因此,在大家談論未來6G如何發展之際,林東閔認為反而應該從解決人類問題的應用面角度,去思考產業發展的需要。林東閔分享,台灣大的經驗,在5G專網應用推廣,在第一階段大家都很樂意參與,但到第二階段可能就意興闌珊,因為找不到獲利模式。業者在應用面需求挖掘遇到很多困難,這就很需要跨業的整合,不能只是技術端的合作,需要了解不同的行業真實的需求在哪裡,需要更多該產業專家的投入。他建議,可以利用台灣在很多領域的優勢,立足台灣,邁向世界市場。
(照片攝影:陳信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