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示警美元主導地位受威脅
中央銀行報告示警,主要國家凍結俄羅斯外匯存底,禁止俄部分銀行使用SWIFT系統,形同將美元「武器化」,未來國際貿易可能朝非美元等其他通貨計價發展,美元全球通貨主導地位恐受威脅。
俄烏戰爭迄今未歇,俄羅斯加強與大陸合作,近來動作頻頻,市場關注長期以來的美元主導地位是否生變。
對此,中央銀行發布報告示警,主要國家凍結俄羅斯外匯存底,禁止俄部分銀行使用SWIFT系統,形同將美元「武器化」,未來國際貿易可能朝非美元等其他通貨計價發展,美元全球通貨主導地位恐受威脅。
對於人民幣是否可能逐漸取代美元,央行總裁楊金龍於第一季理監事會後記者會強調,從全球國際支付主要使用貨幣占比來看,人民幣比重從2008年的1.8%一路上升至2.3%,美元則從39.3%提升至41.3%,兩貨幣占比差距仍遠,現在下定論非適當時間,相關影響需長時間觀察,央行也會密切注意情勢的發展。
央行表示,大陸與俄羅斯經貿與金融往來關係密切,去年雙方貿易額創歷史新高,且人民幣逐漸發展為歐亞大陸北部的區域貿易國際貨幣,支付占比明顯提升。
俄為抵制主要國家金融制裁,採行外匯存底降低美元資產部位、增持人民幣資產及黃金(並存放於大陸),及增加中俄跨境貿易以人民幣計價及支付清算比重等措施,顯示人民幣已逐漸取代美元或歐元在歐亞大陸北部的國際支付貨幣占比。
央行報告引述外電統計指出,去年前九個月俄羅斯對大陸出口採人民幣結算的比率,由前年的0.4%大幅增加至二位數的14%;今年2月莫斯科人民幣外匯交易量更首度超過美元,人民幣成為主要交易貨幣,占全體外匯交易量近40%,凸顯人民幣在歐亞大陸北部加速取代美元。
相對之下,主要國家為避免受美元箝制,各國央行也可能朝多元化通貨方向,重新配置其外匯存底。國際貿易也可能朝非美元的其他通貨計價發展。央行認為,儘管短期內美元仍是主要準備通貨及國際支付結算系統的核心,但國際貨幣基金(IMF)仍撰文示警,受俄烏戰爭及主要國家制裁影響,及在當前技術、政治與意識型態推動下,未來全球經濟可能分裂為具有不同意識形態、政治制度、技術標準、跨境支付、貿易體系及準備通貨的「經濟集團」,美元全球通貨主導地位將受威脅。
【延伸閱讀】兩岸經貿往來因應清算 外匯存底仍要保有人民幣
楊金龍3月初在立法院財委會答詢時說,10年、20年前就有不少學者認為,美元霸權即將終結。多年過後,美元仍相對強勢,以他個人的看法,主要因為美國經濟仍是全球第一,加上美國軍事強,這兩原因支撐美元霸權地位。
至於我國外匯存底是否要減持人民幣?楊總裁說,人民幣比重不高,但兩岸經貿往來密切,因應經貿活動清算時保留必要流動性,外匯存底中還是要有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