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中俄核武發展,美防長奧斯丁: 美是盟國「最終後盾」

俄羅斯對烏克蘭,以及中國對台灣緊張情勢升高之際,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Lloyd Austin)9日警告,中俄擴張且精進其核武庫,強調「核震懾能力不只是數字遊戲,這種想法會導致危險的軍備競賽」。

奧斯丁9日在美軍戰略司令部指揮官交接典禮上表示,美方「即將邁向新階段,兩大主要核武國進行戰略競爭」。

戰略司令部負責美軍策略核震懾、核武行動和飛彈防禦事務,指揮官、海軍上將理查德(Charles Richard)9日退休,職務交接給空軍上將柯頓(Anthony Cotton)。

奧斯丁在典禮上坦言,戰略司令部不久後將面臨諸多挑戰,包括俄國擴張核武,中方核武也迅速擴張、現代化且多元化。他說:「隨著俄軍持續選擇對烏克蘭進行殘酷和無理之戰,全世界都看到普亭參與極不負責的核軍備戰爭;別誤會了,核武有責任避免挑釁行為,降低擴散與情勢升級的風險。」

普亭8日表示,「核武威脅漸增」,稱俄國若面臨遭核攻的險境,不排除利用核武先發制人。

因應普亭的發言,美軍戰略司令部匿名官員表示,「代價太高且未審慎思考,俄方不會排除先發制人」。

俄軍擁有全球最多的核彈頭庫存,美國則以3800枚核彈頭居次。

美俄間的「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New START)談判在俄國2月24日侵烏後中斷,五角大廈11月報告示警,中國現有400多枚核彈頭,比兩年前增加一倍。

五角大廈呈報給國會的年度「中國軍力報告」指出,中國擴張核武的速度讓北京得以在2035年前擁有1500枚核彈頭。

參眾兩院軍事委員會的共和黨高層5日致信當時即將退休的戰略司令部指揮官理查德,敦促美軍解密最近根據2022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一項條款向國會報告的決定;此條款要求美軍在中國比美國部署更多洲際彈道飛彈(ICBM)、ICBM發射器或在ICBM上配備更多核彈頭時通知國會。

奧斯丁表示,戰略司令部旨在威懾衝突並維持和平,穩固、安全且有效的核武是美方及其盟國的「最終後盾」。

相關新聞

中國商務部今日宣布,即日起將對稀土相關技術、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商務部發言人表示,目的是為更好的維護國家安全及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
今年諾貝爾獎為我們打開了兩扇通往科學未來的窗,化學獎頒給了三位創造「金屬有機框架」(MOF)架構的科學家,他們為分子世界建造了新的房間;...
繼先前NVIDIA與OpenAI的深度技術綁定,隨後AMD以股權換取OpenAI數百億美元大單,共同開啟全球AI與半導體市場的全新戰略時代...
中共第20屆四中全會將於10月20~23日舉行,審議自2026年起往後五年大陸主要經濟社會發展方向的「十五五」規劃。 瑞銀8日發表報告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