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迅升、匯率劇烈波動,新興國家外匯存底低於平均

自美國今年開啟升息循環後,美元大幅升息,非美貨幣國家為了阻貶,開始賣出美債或美證券籌措美元後,再反手投入市場買回本國貨幣,平抑匯率的劇烈波動,不過,對於外匯存底與美元資產不足的國家來說,將在資金緊縮的寒冬中瑟瑟發抖。

美國迅猛升息導致美元指數攀至新高,也引發非美貨幣的劇烈貶值。截至10月底,韓國的外匯存底比2021年底減少14%,中國大陸也減少6%。為了維持貨幣的穩定性,各國央行開始動用外匯存底向市場收回本國貨幣,但外匯存底的減少,將讓新興國家難以應對資金外流等危機,而且,有可能引起國際金融市場系統性危機。

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統計顯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視為合理水準為100%。截至9月底,韓國的外匯儲備水準(ARA)為98%,中國大陸僅58%。

標準的外匯儲備規模是將獲取外匯、償還對外債務、資本流出等風險換算成金額後,是否能用外匯存底彌補等進行計算。如果量化後的風險和外匯存底相等,外匯存底的規模就是100%,IMF將100~150%視為合理範圍。

中國人民銀行11月7日公佈的10月底外匯存底額為3.0524兆美元,約比2021年底減少近2000億美元,為2017年1月以來,首次逼近3兆美元大關。第一生命經濟研究院的西浜徹認為,「這樣的外匯總量很難平穩浮動的匯率制度」。

韓國的外匯存底額為4140億美元,比2021年底減少約500億美元。韓國金融監督院院長李卜鉉在7日的記者會上表示「與以前的外匯危機和金融危機相比,現在處於可以管理的狀態」。

除中國大陸和韓國外,馬來西亞的外匯存底規模也只有標準的84%。智利(61%)和南非(67%)也低於合理水準。

相關新聞

中國綠色債券(環保債券)的發行量增加。2025年的發行額已超過1000億美元,按年度計算創下歷史新高。在中國國內經濟放緩的情況下,...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川普以 IEEPA「緊急狀態」對全球加徵關稅,引發濫權爭議。學者指出貿易逆差屬長期可預期現象,不符 IEEPA 要求,...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近日發布《排放差距報告》(Emissions Gap Report),對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進展發出嚴峻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