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及印度經濟2021年轉為正增長

日本經濟新聞社(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和日本經濟研究中心以亞洲經濟學家為對象展望亞洲經濟的「亞洲共識(Asian consensus)」的相關結果顯示,東盟(ASEAN)5個主要國家及印度的2021年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率相比受新冠疫情擴大影響而下滑的2020年有望再次轉為增長。但預測恢復到疫情前水平要等到2022年以後。

東盟5個主要國家(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2021年的GDP增長率預期為比2020年增長4.3%,印度預計增長9.1%。不過,2021年轉為增長是以新冠疫情得到平息為前提,與此同時,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出現負增長的2020年的基數較低。

針對感染人數在東南亞最多的印度尼西亞,印尼馬來亞銀行的經濟學家Juniman指出,「新冠病毒正在拉低購買力和國內需求」。他同時強調「世界經濟的復甦取決於如何儘快推進有關疫苗的進程」。

關於經濟何時恢復至新冠疫情前水平,很多意見認為,東盟5國和印度都要等到2022年以後。

針對因疫情擴大而維持外出和移動限制的菲律賓,馬尼拉雅典耀大學的Alvin Ang指出「疫苗(普及)需要較長時間,在疫情下維持經濟活動的可能性很高」,在此基礎上預測稱「經濟復甦緩慢」。

相關調查每個季度實施。此次邀請東盟5個主要國家和印度的當地專家展望了截至2022年的各國的增長率、物價和失業率等。調查於11月20日~12月14日實施,獲得38份有效回答。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相關新聞

根據全球主要機構的最新經濟預測,全球經濟前景出現下滑趨勢。IMF一月預測全球經濟成長率今明兩年為3.3%,但S&P...
凱達格蘭學校今天舉辦黃信介紀念講座,邀請陳水扁演講,陳水扁以「台灣民主的韌性與轉型」發表演說,並於會後與在場民眾互動應答。...
美國關稅戰正顛覆全球經貿秩序,台灣的運輸工具、鋼鐵、石化、塑橡膠將是主要受衝擊對象,為政府關注及協助重點,同時,...
美國祭出對等關稅政策,各產業均受影響,癌友擔憂未來可能買不到美製的抗癌藥物,立委則憂心,引發缺藥危機。衛福部長邱泰源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