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及印度經濟2021年轉為正增長

日本經濟新聞社(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和日本經濟研究中心以亞洲經濟學家為對象展望亞洲經濟的「亞洲共識(Asian consensus)」的相關結果顯示,東盟(ASEAN)5個主要國家及印度的2021年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率相比受新冠疫情擴大影響而下滑的2020年有望再次轉為增長。但預測恢復到疫情前水平要等到2022年以後。

東盟5個主要國家(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2021年的GDP增長率預期為比2020年增長4.3%,印度預計增長9.1%。不過,2021年轉為增長是以新冠疫情得到平息為前提,與此同時,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出現負增長的2020年的基數較低。

針對感染人數在東南亞最多的印度尼西亞,印尼馬來亞銀行的經濟學家Juniman指出,「新冠病毒正在拉低購買力和國內需求」。他同時強調「世界經濟的復甦取決於如何儘快推進有關疫苗的進程」。

關於經濟何時恢復至新冠疫情前水平,很多意見認為,東盟5國和印度都要等到2022年以後。

針對因疫情擴大而維持外出和移動限制的菲律賓,馬尼拉雅典耀大學的Alvin Ang指出「疫苗(普及)需要較長時間,在疫情下維持經濟活動的可能性很高」,在此基礎上預測稱「經濟復甦緩慢」。

相關調查每個季度實施。此次邀請東盟5個主要國家和印度的當地專家展望了截至2022年的各國的增長率、物價和失業率等。調查於11月20日~12月14日實施,獲得38份有效回答。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