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小組調查疫情:世衛及北京未及時控制疫情

世界衛生組織(WHO)十八日將召開執委會,國際專家組成的獨立小組預計在會中提出的報告指出,對於世衛判斷病毒大流行能力「嚴重受限」感到震驚,並認為中國去年一月應可實施更好的公衛措施。

中央社報導,二○二○年五月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WHA)通過決議成立大流行防範和應對獨立小組(IPPR),對新冠病毒相關國際衛生問題及世衛應對工作,啟動公正、獨立和全面評估。這個獨立小組將在一月十八日至廿六日舉行的第一四八屆世衛執行委員會議上提出期中報告。

此獨立小組由紐西蘭前總理克拉克與利比亞前總統領導,根據已先公布的最新報告,內文直指世衛力量不足,在驗證疫情報告、判斷是否造成大流行及部署資源遏止疫情方面,能力「嚴重受限」,令人震驚。這份報告認為,世衛需加強領導衛生工作及協調組織的作用。

目前不清楚世衛根據「國際衛生條例」成立的突發事件委員會為何直至二○二○年一月第三周才召開會議,也不清楚為何第一次開會時未能宣布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而待一月卅日才宣布。報告也點出,在二○二○年二月初至三月初,如果世衛更早使用「大流行」一詞,是否會有助防疫?雖然「國際衛生條例」沒使用這個詞,也沒有進行定義,但使用「大流行」一詞確實有助人們提高注意力、關注健康事件嚴重性,但世衛直到三月十一日才使用這個術語。

此外,內文並提到中國,獨立小組表示,大陸地方和國家衛生部門原本可以在去年一月更有力地實施公共衛生措施,一月底一些國家出現新冠確診病例時,都應立即實施公共衛生控制措施,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報告中說,顯而易見,「中國地方和中央衛生當局去年元月本可採取比較強勢的公衛措施」。

該專家小組也在報告中強調,世衛的失誤不該成為世界領導人在防疫上屢屢失誤的藉口。報告指出,即使衛生官員發出了明確的警告信號,但是「在太多的國家,這一信號被忽視了」。

專家小組呼籲國際社會重新整頓,至於調查內容,獨立小組工作尚未完成,仍有一些關鍵問題待深入審查。在提出期中報告後,今年五月WHA上會再提出報告。

相關新聞

經過在西班牙馬德里為期兩天的激烈貿易談判,美中雙方談判代表在15日宣布「已就TikTok問題達成框架協議」,...
中國大陸今個10月特別,即 中共 政治節日十一,與中國傳統節日中秋,同在月初的「黃金周」中, 在雙節之外,還有一件政治大事,...
史丹佛網路政策中心近期發布研究報告 《不確定性下的監管: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治理選項》 (Regulating under...
卡達首都多哈(Doha)在台北時間9日晚間傳出爆炸聲,雖然尚不清楚爆炸物是什麼,但透過社群分享的影片顯示,能清楚看見市區冒出濃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