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副總編:商旅可能永遠無法恢復疫情前水準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延燒,英國《經濟學人》副總編輯斯丹迪奇今天表示,各國政府企業補助退場後,今年稍晚將會看到疫情真正的損害,這可能是一幅非常醜陋的畫面。全球商務旅行可能會下降40%左右,而且可能永遠不會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

斯丹迪奇今天在天下經濟論壇冬季場,說明今年全球大趨勢指出,從2020年底到2021年,疫苗開始被授權施打,很多人認為這將是一劑靈丹妙藥,讓世界各地受到疫情嚴重破壞的一切,很快恢復正常,但這顯然太過於樂觀。

他說,疫苗的生產和分配,比人們預期的還要複雜,最少要花上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才能夠讓疫苗接種擴展到所有國家、並達到讓我們將疫情拋諸腦後的程度。

與管控疫情一樣,在接種疫苗這件事上,不同國家之間也會有很大差異。國際間有個稱為COVAX的計劃,確保最貧窮的國家,至少第一線醫療工作者及最脆弱的族群,都能夠接種疫苗。但斯丹迪奇表示,目前,即使連最富裕的國家也陷入苦戰,這與今年全球經濟復甦情況相關。

他說,除了台灣,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經歷經濟衰退,接下來經濟復甦的速度,取決於接種疫苗的速度。各國政府一直在補助企業,讓它們可以繼續支付員工薪資,尤其在歐洲。只有在這些補助退場後,才能看到疫情真正造成的損害。「這可能是一幅非常醜陋的畫面,今年稍晚才會看到」。

此外,斯丹迪奇表示,我們也看到不均衡的復甦,國家之間復甦速度不同,不同產業之間,也有所差異。科技業做得很好,航空業情況則很糟。2021年將繼續看到這種非常不穩定、不平衡的復甦情況。

另外一個疫情可能帶來的長期改變,是跨境長途旅行大幅減少。他說,疫情讓我們習慣生活在一個不那麼自由的世界,更少的旅行和遊客,尤其是更少的商務旅行。有預估認為,全球商務旅行可能會下降40%左右,而且可能永遠不會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

在飯店、航空業收入中,商務客是最重要收入來源,過去豐厚的商務收入,讓相關業者得以壓低非商務住房與機票價格。他說,現在商務收入大幅減少,意味著業者可能會調高非商務價格,彌補減少的商務收入。這代表未來非商務遊客可能會更偏好國內短程旅行,這將對世界各地旅遊模式產生深遠而長期的影響。

相關新聞

 《財劃法》朝野大戰再起,在野黨14日通過再修正新版《財劃法》,行政院回擊越修越惡、將嚴重影響《公債法》上限和總預算編列。...
勞工保險基金面臨的財務挑戰已達到需立即處理的關鍵時刻。根據最新精算報告,若未啟動年金改革,基金恐將於2031年破產。面對此危機,...
立法院會昨(14)日三讀通過 環評 法修法,增訂 太陽光電 系統條款。明定國家風景區、地質敏感區、重要濕地、山坡地、水面型系統等十類案場,...
 英國《經濟學人》最新一期的封面故事以台灣為主角,點出台灣經濟在出口暢旺、貿易順差創新高的風光背後,潛藏被稱之為「台灣病」的結構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