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首見 元月新生兒不到萬人

人口警鐘持續敲響,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資料顯示,今年元月台灣出生人數僅9,601人,是自統計以來,史上第一次單月新生兒不到1萬人,出生數惡化狀況比金融海嘯時還慘。針對此問題,立法院法制局建議,應借鏡日本、新加坡,從訂定專法及提供所得稅優惠著手。透過專法可採取更強力政策作為,而所得稅優惠上,可以生育子女數目為基礎提高優惠額度,來達到「催生」目的。

內政部官員表示,今年元月出生的新生兒,約是去年3月左右懷胎,當時疫情正嚴重,經濟受衝擊浮現,企業放無薪假,可能影響生兒育女意願,推測可能是出生人口較少的原因,不過官員也表示,單一月份較難呈現全貌,還是要持續觀察。

內政部日前公布去年人口統計,台灣人口數首次出現負成長,去年底台灣人口數為2,356萬1,236人,較前年底減少逾4萬人;此外,新生兒僅16萬5,249人,也是史上新低,同時死亡人數也是第一次多過出生人數,人口自然成長首度形成「死亡交叉」。

最新統計,今年元月全台灣出生人數僅9,601人,粗出生率為千分之4.8;而死亡人數達16,332人,粗死亡率為千分之8.16。也就是說,光是元月,死亡人數足足比出生人數多了6,731人,「生不如死」的情況持續,且單月差距就高達6,000多人,也是史上少見。

立法院法制局研究分析則指出,少子化影響層面深遠,包括就業人力萎縮、勞動力高齡化;而在財政方面,以年金與健保為例,由於少子化造成的倒金字塔人口結構,將使既存虧損愈來愈大。若少子化問題繼續惡化,將影響國家經濟發展,並削減國家總體競爭力。

法制局也提出諸多建議,除了友善育兒環境、提高房屋首購族零利率之貸款金額、延長零利率補助期限等,也建議在少子化問題嚴峻下,政府應由政院主導,比照日本制定專法,透過整合性規畫及監督機制有效解決問題,避免各部會、中央地方各自為政。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