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自滿心理戳破台灣除圍堵外什麼都沒有的防疫防線

彭博報導指出,台灣被譽為全世界抗疫最成功的例子,但自滿心理卻暴露了台灣除有效圍堵外什麼都沒有的防線:不僅檢測少,又沒有篩檢無症狀感染的機制,還有幾近零%的疫苗施打率。Mayo診所疫苗研究集團主任、病毒學家 Gregory Poland 接受彭博訪問說:「如果他們有300確診病例,就會有3,000例在社區內,只是不知道而已。」他說:「這就需要嚴格封鎖措施,即所謂的鎔斷手段,然後要儘快拿到疫苗。」問題是沒有疫苗。台灣接種步調遠遠落後歐美,如此一來,將陷入像新加坡、香港等鄰近地區一樣封鎖─解封的循環。

彭博指出,這個立場和全球對檢驗的最佳做法相左。大部分政府更擔心的是,偽陰性會進入社區,引發疫情蔓延。據 Our World in Data 統計,台灣5月16日每千人檢驗率只有0.18次。相較之下,澳洲是1.8,新加坡是13.1。

彭博報導認為,檢驗非常重要,因為這是掌握疫情所在和傳播速度的唯一辦法。報導引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學者 Gigi Gronvall 指出,台灣若要避免再升級防疫措施,擴大檢驗是關鍵。Gronvall告訴彭博:「他們接下來做的,檢驗應是重點。就算利用快篩,也能夠很快確定感染者。這是應該規劃並加強做的。」

此外,彭博指出,台灣並沒有像新加坡和香港一樣有檢測無症狀帶病毒者的機制。檢測的辦法之一是監測廢水,如此可以追查病毒所潛伏的地區。另一個辦法是定期檢驗高風險族群,像是移工或特種營業者。

相關新聞

行政院 於8月29日公告修正《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自115年1月1日施行。 然而,該修正過程未依循法規修正預告機制,...
中央銀行第三季理監事會議,房市管制成為關注焦點。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央行七波房市管制已見成效,...
川普「20+N%」對等關稅已對台灣傳產、汽車、農產,以及高科技等產業「傷筋動骨」。針對部分傳產,經濟部產發署啟動「新南向國家隊(A-...
 中央銀行第三季利率決策會議,政策利率「連六凍」,但相對於利率,今年新台幣匯率上沖下洗,出口廠商及壽險業飽受壓力,匯率政策更加受到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