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企業 成長爆發
藍濤亞洲總裁、東南亞影響力聯盟共同發起人黃齊元撰文指出,東南亞經濟正在起飛,許多東南亞企業也呈現驚人的成長,最近國際私募股權基金向越南企業Masan Group旗下的The CowenX投資4億美元,取得5.5%股權,整體估值將近70億美元,讓以阿里巴巴為首的外資涉足越南最大的零售門市系統,同時擁有越南前三名的電子商務平台。
The CrownX成立於2020年,是一體化模式的生活用品零售平台。在這次交易後,Masan Group 仍持有The CrownX 80.2%的機構,Masan在越南的地位類似台灣的統一企業。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和越南在估值上的差距,台灣最大的電商平台富邦媒,現有市值約6億美元,但不到The CrownX的十分之一,而後者僅成立一年多,怎能不令人感嘆。
這只是少數的個案,最近越南電子錢包公司MoMo(不同於台灣的momo)完成D輪融資,總共募集1億美元,該公司成立於2013年,高盛為A輪股東。此外,南韓金控韓華投資新加坡租車平台Grab的FinTech子公司Grab Financial,A輪金額即高達3億美元,代表其一成立即為獨角獸。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東南亞最大的互聯網平台,先後展開佈局大動作,首先是新加坡租車平台Grab,四月時宣布透過和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併,達成在美上市的目標,Grab成立於2012年,目前業務已不再只是叫車而已,還延伸到外送和電子支付。
在Grab完成上市後,印尼最大的叫車平台Go-Jek亦宣佈和當地最大電商平台Tokopedia合併,打造一家超級巨大的GoTo,計畫年底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估值據說也高達400億美元,先前其估值只有180億美元。合併公司的股東包括谷歌、臉書、軟銀和阿里巴巴。這個案子之所以引人注目,在於印尼是全世界人口最多國家,而當地數位經濟成長驚人,根據估計2025年時會達到3,000億美元,較現在成長3倍。
未來東南亞將有三個互聯網巨頭,除了Grab、GoTo以外,還有蝦皮母公司SEA,目前其在6個東南亞國家都是電商龍頭,市值高達1,300億美元。這三家形成的格局,很像中國大陸BAT三巨頭(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他們之所以成長那麼迅速,在於瞄準6.5億人口的東南亞市場,而非只是單一市場。根據統計,2019年東南亞網路使用者達3.6億人,且新增使用者年齡大多介於15~19歲。
大家都知道一個名詞「獨角獸」(Unicorn),意指市值10億美元的新創公司,但未來的東南亞新經濟三雄為「十角獸」(Decacorn), 代表市值在100億美元以上的超級獨角獸,實力驚人。預期他們將複製中國大陸的BAT和日本軟銀模式,以併購為主要成長手段,快速推動新經濟產葉的整合。
由最近這些投資案,我們可以觀察到幾大趨勢:
第一、東南亞整體是一個大市場。東南亞有6.5億人口,但並非以國家為導向,必須用『區域化』角度來經營。Grab和Go-Jek最初雖然從新加坡和印尼開始,但後來都走向跨地域、跨領域模式。
第二、電商平台將帶動實體商業活動進展。傳統零售由線下發展到線上,但東南亞發展類似中國大陸,先透過大型電商平台快速搶佔市場,再形成O2O『新零售』全通路模式,就像阿里巴巴併購大潤發。
第三、資本運作是市場成長重要推力。一年以前,東南亞商業看起來還相對單薄,但在『十角獸』三巨頭形成後,將進入大爆發的新階段,未來有很多併購,而且會創造出許多新業務,如電子支付、物流、醫療、教育、娛樂等,如同過去騰訊和阿里巴巴的經營模式。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台商還是依循以往單打獨鬥的商業模式,恐怕沒有成功的機會,連要進入市場都相對困難。
目前台商在東南亞佈局以生產製造為主,最主要的國家是越南,大部分為電子業,近期印度和越南疫情加重,對於供應鏈由中國大陸遷移到東南亞增添不少變數。台商應趕快將注意力轉到東南亞內需市場,採取策略聯盟打群架的方式,並且搭配新經濟互聯網平台,才不致錯失下一波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