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在危機下突顯意見分歧

《日經》報導,世界貿易組織(WTO)的部長級會議於6月12日在瑞士日內瓦開幕。世界貿易因俄羅斯進攻烏克蘭導致的物流停滯和食品短缺等影響,在從新冠疫情中復甦的途中面臨新危機,此次能否找到突破口?WTO的存在意義將受到考驗。

因新冠疫情蔓延,部長級會議持續延期,時隔約3年半再次舉行。「食品和能源問題等如此多的危機同時多發是史無前例的」,WTO總幹事奧孔喬-伊韋阿拉在記者會上這樣強調。其在隨後的開幕演説中呼籲稱,如今正是彰顯WTO能為國際社會作貢獻的時刻。

會議自首日開始,就因烏克蘭問題而出現動搖。56個參加了WTO的國家和地區12日發佈了就支援烏克蘭表明團結態度的聯合聲明。對於毀滅性傷害表示「深深的悲痛」,抨擊稱俄羅斯掠奪烏克蘭産穀物等「違反WTO的原則和價值觀」。報導稱,烏克蘭的貿易代表強調,俄羅斯正在玩「饑餓遊戲」。

另一方面,參與聯合聲明的國家僅為WTO全部成員國和地區的3分之1左右。中國、印度等國並未參與,WTO內部的分裂浮出水面。

應對食品危機成為會議的主要議題。黑海的港口被封鎖,烏克蘭産的穀物和植物油出口陷入停滯。為了確保供應本國國民,印度、馬來西亞等國相繼限制食品出口。預計本次會議將磋商把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為人道主義援助而採購的食品排除在限制對象之外等措施。

此外,還將就廢除漁業補貼、暫時放棄新冠疫苗專利、重建解決成員國之間貿易爭端的機制等展開討論。不過,在各項議題上,各國的立場存在分歧,談判能否達成妥協充滿不確定性。

WTO的決策需要獲得全部164個國家和地區同意。已開發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常對立,2001年啟動的多邊貿易談判(杜哈回合談判)遲遲沒有成果。有日內瓦的外交人士表示,「貿易相關人士對於任何事都無法決定的WTO的危機感前所未有地強烈」。參加會議的日本經濟産業副大臣細田健一12日針對全體一致原則向記者表示,「存在重新討論的餘地」。

俄烏衝突引發供應鏈混亂,對世界貿易造成巨大打擊。WTO在4月發佈預測稱,2022年的全球貨物貿易量將僅比上年增長3.0%,相比此前預期(增長4.7%)有所下調。

歐美和日本對俄羅斯實施嚴厲的貿易制裁,停止了半導體和工具機出口。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CPB)的統計顯示,東歐和獨立國協國家(CIS)的3月進口量環比減少約16%,按地區來看降幅最大。

美國耶魯大學的調查顯示,俄烏衝突後宣佈撤出和縮減俄羅斯業務的外資企業超過1000家,物流必將進一步變得緩解。

倡導美國至上主義的美國川普前政府連續實施對中國的額外關稅等措施,拜登政府也維持貿易保護主義。美國與日韓、印度等國建立的新經濟圈構想「印太經濟框架(IPEF)」並未包含取消關稅等貿易自由化措施。經濟邁向區域化,WTO或將進一步名存實亡。  

相關新聞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於7日結束為期二日的利率決策會議,會後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維持在4.25%至4.5%不變,...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6日表示, 中國人工智慧市場可能在未來兩到三年內達到約500億美元規模,這使得美國企業能否進入該市場變得至關重要,...
 在中美即將啟動經貿談判前夕,雙方貨幣政策先行較勁。中國人民銀行7日宣布降準降息,向市場釋放人民幣(下同)1兆元資金,期以「雙降」...
新台幣匯率近期勁揚,引發市場對美國施壓升值的揣測。彭博和路透等外媒6日報導,台幣走升部分原因來自未經證實的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