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任前訪美 梅克爾修補雙邊關係

德國總理梅克爾十五日訪問白宮,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雙邊會談並舉行聯合記者會。白宮國安會資深官員告訴美國之音,拜登政府有信心德國將與美國合作共同對抗中國帶來的,包括貿易與人權等挑戰。

德國總理梅克爾十五日在白宮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談,這應是梅克爾任內最後一次正式訪美,此行意在修補美國前總統川普任內低迷的兩國關係,也是梅克爾和拜登在國際政局十字路口的交會。在俄國和中國議題和美國的不同調,可能讓梅克爾交棒後的德國繼續和美國「保持良好關係,但是走自己的路」。

儘管梅克爾的任期剩下不到三個月,仍然成為拜登邀到白宮的首位歐洲領導人,而非號稱兩國間有「特殊關係」的英國首相強生,可見拜登對他的敬重。

此行梅克爾和拜登討論的議題,包括盟軍撤離阿富汗、新冠肺炎疫情和重啟伊朗核談判等,不過最重要的是「北溪二號」天然管線及抗中的西方陣線問題。

美國政府擔心俄國藉機擴大影響力,一度對北溪二號工程案實施制裁,但拜登今年五月撤銷關鍵制裁,釋出善意,也取消自德撤軍,畢竟身為歐洲最大經濟體的德國,仍是美國在歐洲最重要的盟友,拜登評估不值得為此賠上雙邊關係。

德國對中國的態度也和美國不同調。中國是德國最大貿易夥伴。梅克爾始終主張與中國往來而非敵對,也極力推動「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和抗中的美國不同。投資協定今年五月遭歐洲議會以中國人權問題衍生的互相制裁,凍結批准程序。

「外交政策」期刊分析,梅克爾對北京態度反映德國乃至於歐盟對美國深層悲觀態度,認為川普當選總統恐非偶然,「當美國不再是可靠盟邦,脆弱的歐洲其實沒有跟北京對抗的本錢」。

川普對歐洲不友善,拜登的地緣政治重點也轉移到印太,現在當紅的是美、日、澳、印合組,意在抗中「四方安全對話」。「外交政策」指出,新現實讓德國和歐盟領悟到必須擘劃比較沒那麼依賴美國的外交政策。

一名德國高級官員說:「雙方氣氛再度回復正常,可以像夥伴般重新討論各種重要議題。不過就實務上而言,美國在一些關鍵政策上不會改變。其實川普的立場也是如此,只是他表現得比較激進。」

在雙方各有堅持的狀況下,華府在中國問題上目前恐難整合西方國家組成抗中陣線,或許得等到九月德國大選、梅克爾卸任後,拜登和德國新總理才有再商量的機會。

相關新聞

中國短影音社群平台 TikTok 近日因資安問題在美國成為眾矢之的,但在 3 月全美最熱門的 5 大應用程式中,就有 4 款來自中國,...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近日公開最後一冊:總結報告(AR6 Synthesis Report:Climate...
美考慮擴大銀行業緊急放款規模。IMF總裁喬治艾娃表示,金融穩定風險持續升高,呼籲各國保持警戒。
馬丁•沃爾夫:銀行業是政府的一部分,卻僞裝成民營部門。必須徹底改革銀行,才能符合它們是公用事業這一現實。馬丁•沃爾夫提出改革的四點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