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五大風險使高通膨現象更持久

央行發布第16期金融穩定報告,央行表示,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國際原物料價格飆漲、變種病毒引發疫情反覆等3大不確定性,皆可能使全球高通膨現象更加持久;各國的緊縮貨幣政策,也將增添全球經濟下行風險。

央行發布第16期金融穩定報告,針對去年至今年4月間的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發展,分析影響我國金融體系的風險,提醒關注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國際原物料價格飆漲、疫情反覆、主要經濟體加速緊縮、全球經濟下行等五大風險。

央行官員表示,國內外總體環境面臨疫情及俄烏衝突的考驗,去年因各國陸續施打疫苗、防疫措施放寬,及大規模貨幣政策支持,全球經濟大幅復甦且物價漲幅擴大,歐美股市持續走強。我國經濟成長動能強勁,物價漲幅相對歐美溫和,外債償付能力佳,且政府財政維持於可控制範圍,上市櫃公司營收及獲利均創新高,家庭部門財務體質健全,不動產市場交易活絡且房價走高,民眾購屋負擔緩升,政府積極落實執行健全房市措施加以因應。

展望今年因疫情反覆及俄烏衝突未息,預期全球經濟成長將放緩,物價漲幅明顯升溫,金融市場受預期寬鬆貨幣政策將退場等不確定因素影響而震盪加劇。央行官員指出,我國出口及民間投資動能可望延續,但疫情升溫影響消費成長,且俄烏衝突及供應鏈瓶頸推升物價,預期經濟成長將下滑且通膨上升。

央行官員說明,去年我國債票券市場規模續增,股價指數屢創歷史新高,外匯市場維持動態穩定。今年初以來,台債殖利率走升,股價則由高點回落,新台幣匯率隨國際美元走強而轉趨貶值,但波動幅度仍相對穩定。

至於去年本國銀行獲利及資產品質提升,且資本適足;人壽保險公司獲利創新高且資本水準提升,但面臨較高市場風險;票券公司獲利持續提升,惟流動性風險仍高;國內重要支付系統均運作順暢,且央行循序漸進地進行央行數位貨幣(CBDC)試驗計畫,金管會則強化金融機構氣候相關風險管理及財務揭露,並推動保險業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整體而言,我國金融體系維持穩定。

央行官員認為,去年以來央行續辦中小企業貸款專案融通方案,且滾動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並於今年3月調升政策利率;金管會適時因應疫情影響採取彈性措施,並持續強化金融機構防制洗錢、資訊安全及公司治理。此外,政府及央行採行紓困措施已發揮相當成效,有助減緩疫情對我國經濟金融的不利衝擊。

觀察今年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國際原物料價格飆漲、疫情反覆等不確定性,加上主要經濟體加速緊縮貨幣政策,均將擴大金融市場波動,增添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央行將密切關注後續可能影響,並適時採取因應措施,以促進國內金融穩定。

 

相關新聞

新台幣2日暴衝逾3%,各界擔心5日是否會看到2字頭,學者示警低毛利的企業經營風險大增,可能會有無薪假、裁員的情況發生,...
高齡化 與少子化的社會現象已成為已開發國家的常態,在這個大趨勢下,人類也是第一次面臨長壽社會帶來的種種挑戰。 英國 國家長壽創新研究中心(...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