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變遷與發展

中國崛起對台灣衝擊加劇,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未來兩岸若缺乏溝通共識,將面臨更嚴峻挑戰。

背景說明

中國崛起,不論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實力,都已對全球造成衝擊。 面對全球政經版圖的變化,去全球化聲浪不斷,歐、美、日、俄等大國積極進行區域經濟與戰略布局,南亞、中亞各國也都捲入大國角力中。台灣和大陸一水之隔,經貿依存度高,雙方經濟層面既競爭又合作,中國崛起,台灣該必須認真看待、面對與了解,籌謀因應之道。

活動照片

  • 殷乃平

    殷乃平

  • 鄭崇華

    鄭崇華

  • 王伯元

    王伯元

  • 朱雲漢

    朱雲漢

  •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 許嘉棟

    許嘉棟

  • 陳添枝

    陳添枝

  • 薛琦

    薛琦

相關文章

在2024年台灣舉行總統大選之後,諾魯隨即與我國斷交,並表示此舉是基於聯大第二七五八號決議案與一中原則,然而諾魯並沒有清楚的表示出「一中原則」的內涵。

總統大選,賴清德確定接任下屆總統,但是股匯雙殺,國人信心動搖。外資警告,區域安全不穩定,兩岸關係不睦,影響投資信心,將導致資金外流,重創台灣經濟。若能穩定兩岸關係及區域安全,領導人摘除「最危險朋友」大帽子,才能再創經濟發展新契機。

股市無慶祝行情?

本(1)月15日,2024選後首個交易日,全民期待的「慶祝行情」,開盤一度上漲破百點,即開始下殺,收盤僅漲34點,16日重挫近2百點,17日再下跌185點,摜破季線,收在17161....

總統大選已落幕,新政府必須要立即面對一些攸關台灣經濟發展的問題,沒有等待的本錢。台灣去年經濟成長率只有約百分之一點五,表現並不理想。今年雖然已由谷底回升,情勢有所改善,但幅度及速度均不會太明顯,成長動能仍然不足;未來政府應以經濟民生為主軸,力拚經濟反轉。

2024世界經濟論壇(WEF)刻正於瑞士達沃斯(Davos)舉行,時值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如風起雲湧,俄烏戰爭及以巴衝突未歇,又有紅海危機升高、朝鮮半島問題不斷,以及台海局勢選後急遽升溫等,讓全球政經前景陰霾籠罩。選前彭博社分析指出,一旦台海爆發戰爭,代價恐高達10兆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的10%。總統大選甫結束,賴蕭配勝選,民進黨繼續執政,台海危機再度浮上檯面;諾魯宣布與我斷交,邦交國僅剩12個,兩岸經貿浮沉堪憂。

今年總統及立委選舉期間,社群平台充斥各類訊息,其中有不少遭指控為錯假訊息,法務部調查局於大選後立即成立「認知戰研究中心」,並指出境外敵對勢力加強對我認知作戰,因此將針對敵對勢力散布的錯假訊息,進行防範、反制。在野黨則認為,台灣已有《反滲透法》管控相關情勢,法務部成立這類機構,有侵犯言論自由之虞。

中國大陸近期公布貿易壁壘調查結果,認定台灣對大陸存在貿易壁壘,同時中止原本列入ECFA免關稅優惠的12項石化產品,兩岸由於政治對立,所引發的貿易衝突,現已升級成危機。

台灣的對中國大陸投資在2023年大幅減少,中美對立全面展開後,美國對中國産品徵收懲罰性關稅等,台灣企業在中國大陸的業務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

從數據上來看,此次陸方取消關稅優惠的12項石化產品,占台灣輸陸金額的比重並不高,但工商團體憂慮的是:目前台灣輸陸享有關稅優惠的產品仍包括石化、機械、紡織、運輸工具等521項產品,如果大陸對12項石化產品的制裁只是傷台灣經濟的筋,那後續的擴大制裁,將如何牽動台灣產業的筋骨?

中國大陸繼上周判定台灣構成貿易障礙後,不到一周,旋即宣布台灣單方面對大陸產品出口採取歧視性禁止、限制等措施,違反了ECFA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