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經與金融

科技時代,各國權力消長,影響全球經濟局勢脈動。你,跟上時代洪流了嗎?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身為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各國都將可能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變動飛速,難以預測的窘境裡。在未來,因應各國列強的權力轉移與開發中國家的興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活動照片

  •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 管仲閔

    管仲閔

  •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 葉俊榮

    葉俊榮

  • 毛治國

    毛治國

  • 嚴長壽

    嚴長壽

  • 鄭崇華

    鄭崇華

相關文章

有「避險基金天王」稱號、全球規模最大避險基金橋水(Bridgewater)的聯合創辦人達里歐(Ray Dalio)周三在新加坡舉行的米爾肯研究院亞洲峰會上,點出將形塑全球經濟發展的五大力量。

 美國拉攏盟友共同封鎖中國晶片技術動作頻頻,繼荷蘭收緊管制後,最新傳出,美國和日本接近達成協議,擬於11月初美國總統大選前宣布對中國晶片技術出口限制措施,其中包括迫使非美國公司要獲得美方向中國銷售產品的許可證。

 超級央行周登場,美國聯準會(Fed)、英國與日本央行都將在本周召開貨幣決策會議。市場普遍預期Fed在18日例會後將實施四年多來的首次降息,但鑒於經濟數據表現好壞不一,降幅是1或2碼機率各半。英日央行料按兵不動。

在德拉吉關於歐洲競爭力的400頁報告中,針對歐盟反壟斷部門的建議是最激進的,該部門長期以來被視為布魯塞爾監管的先鋒。德拉吉建議在歐盟範圍內審查企業合併的新原則,而不是在國家層面審查市場力量。

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委託前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撰寫「歐洲競爭力的未來」報告今天發布,包括建議每年至少增加8000億歐元的投資來提高生產力,以趕上與美國的差距、因應與中國的競爭。

美國總統大選辯論於11日落幕,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與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在90分鐘內就多項議題直球對決。根據財經網站CNBC報導,無論是賀錦麗或川普贏得大選,都將維持對中國大陸的強硬態度,美中貿易關係仍將緊繃;川普可能加深雙方敵意,賀錦麗上台也不能排除會再強化關稅舉措。

八月底,美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赴北京見王毅。這是二○二一年三月以來中美雙方公開和私下會面的第七次。相較首次見面針鋒相對後一年半空窗期,目前雙方關係正如《金融時報》八月廿六日所稱「逐漸冰融」slow thaw of relations。

2024地緣政治高峰論壇11日邀請到前新加坡駐聯合國大使、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創院院長 馬凱 碩、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做專題演講。馬凱碩形容,美國前總統 川普 是一名生意人,若再度當選美國總統,台灣作為美中競局下的一枚棋子,很有可能被輕易犧牲;他也呼籲台灣不要輕易推動台獨。